[发明专利]一种锅具形状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73106.0 | 申请日: | 2018-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9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光;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 代理公司: | 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 44358 | 代理人: | 刘小军;魏永才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具 测距单元 形状识别 测距模块 垂直距离 实际距离 测量点 下表面 测量 智能控制 转换 灶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具形状识别方法,包括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包括多个测距单元,所述锅具形状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控制所述测距单元依次开启;每个所述测距单元分别测量其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将测量所得的多个所述实际距离分别转换为所述测距单元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转换所得的多个所述垂直距离计算并判断所述锅具的形状,其可准确识别锅具形状,为灶具的智能控制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形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常规灶具工作系统一般包括开环工作系统和闭环工作系统,其中:
开环工作系统---通过控制燃气量和火焰形状来对锅具进行加热;
闭环工作系统---通过面板下方装热敏电阻检测面板温度,间接测量锅具温度,从而对更加有效的对锅具进行加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逐渐出现智能灶具,智能灶具不仅需要闭环工作系统,还需要对锅具进行识别,包括锅具的形状、锅具的材质等,其中如何能准确辨别锅具特别是锅具形状成为困扰智能灶具发展的重要问题。
此外,在灶具的燃烧过程中,灶具产生的火焰直接对与锅具底部接触部位进行加热,但是其加热均匀性差,锅具底部的热度分布不均匀,由此会导致用户使用锅具烹饪的效果不佳,食物熟度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一,为此,提供一种锅具形状识别方法,其可准确识别锅具形状,为灶具的智能控制提供基础。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锅具形状识别方法,包括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包括多个测距单元,所述锅具形状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测距单元依次开启;
每个所述测距单元分别测量其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将测量所得的多个所述实际距离分别转换为所述测距单元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转换所得的多个所述垂直距离计算并判断所述锅具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测距单元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测距单元的倾斜角度是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距模块为红外测距模块,或者为超声波测距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包括多个红外测距单元,每个所述红外测距单元均包括红外线发射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和计时器,其中所述计时器用于计算所述红外线发射模块发出红外线至所述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红外线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所得:L=vt÷2,其中L为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实际距离,v为红外线速度,t为所述红外测距单元发出红外线至接收红外线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实际距离转换为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按照如下公式进行换算所得:H=L×Sinθ,其中H为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所述锅具下表面对应测量点之间的垂直距离,θ为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转换所得的多个所述垂直距离计算并判断所述锅具的形状的具体计算步骤为:根据转换所得的多个所述垂直距离进行积分计算以得到时间、角度、距离和形状的对应关系,根据得到的所述对应关系判断所述锅具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3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灶密码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灶具的锅具形状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