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植型梨的芽苗建园丰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69090.6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3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亮;胡红菊;杨晓平;张靖国;范净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栽植 芽苗 建园 丰产 密植 分枝 立架 应用前景广阔 花芽 苗木成活率 管理 多年试验 防风作用 果园管理 结构简化 中央领导 成形 坐果 梨树 机械化 育苗 筛选 支撑 种植 应用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植型梨的芽苗建园丰产方法,包括芽苗选择、芽苗栽植、立架搭建、栽植当年管理、栽植第二年管理和栽植第三年管理,栽植当年以培养中央领导干为主,栽植第二年以促进分枝和促进花芽形成为主,栽植第三年以促进分枝和保证坐果为主。本发明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并结合生产实际,采用芽苗建园和稀行密株的方式,通过控制合理树形,实现当年种植、第二年成形、第三年投产、第五年丰产的目的;本方法可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育苗时间,缩减建园成本,梨树由传统4级结构简化为2级结构,便于果园管理和机械化应用,梨园立架有助于支撑梨果和起到防风作用;本方法技术简单,操作性强,管理容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密植型梨的芽苗建园丰产方法。
背景技术
梨是蔷薇科梨属植物,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在全球都有广泛的分布。梨树是我国三大栽培果树之一,在世界上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17年我国梨种植面积约1114千公顷,产量1930万吨,居世界首位。梨果生产一直是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梨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梨产业面临着品种结构调整和老品种更新换代的严峻挑战。梨是多年生木本果树,新栽幼树到结果的周期较长,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从定植建园到投产,需要4-5年的时间,经济收益较晚。
我国梨树传统树形主要有疏散分层形、小冠分层形、开心形等,疏散分层形由中心干、6-8个主枝构成,分为三层,树冠高大,结果体积大,果实产量高,但田间管理不便,通风透光差,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实品质良莠不齐,同时不便于机械化管理;传统树形树体结构较复杂,有主干、主枝、侧枝、结果枝组等多级结构,导致盛果期果园出现郁闭,通风透光差,果实品质变劣,且修剪技术要求高,用工量大,难以掌握。
综上所述,在现有栽培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一种密植型、早结果、早丰产的栽培模式是降低梨园管理技术难度、降低果园生产成本、提早收益、经济高效的必然选择。本发明提出通过采用梨树芽苗进行栽植,可以提高梨树成活率,芽苗建园可缩短育苗时间,降低建园苗木投资,建园苗木经费可以降低50%以上,可以降低梨树建园难度。采用本方法培养的梨树由4级结构简化为2级结构,便于果园管理和机械化应用,同时梨园立架有助于支撑梨果和起到防风作用,本方法技术简单,操作性强,管理容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植型梨的芽苗建园丰产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植型梨的芽苗建园丰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芽苗选择:在冬季选择干径粗度0.9-1.2cm、接芽饱满、主根发达、须根3-5条的一年生健壮的优良品种芽苗;
S2、芽苗栽植:平整土地,起垅,垄高30-50cm,宽90-120cm,按行距为3-4.5m、株距为1.0-2.0m的间距定植芽苗;
S3、立架搭建:定植后着手梨园立架搭建,早搭架,可防树体弯曲或折断,保持主干直立生长;
S4、栽植当年管理:栽植当年以培养中央领导干为主,芽苗定植后经过二次剪砧,剪砧后及时抹除接芽下面的萌蘖,接芽萌发新梢长度30-40cm时在新梢旁立一根竹竿作垂直诱引,促其新梢向上生长并及时向上引缚,期间加强肥水管理,控制梨树第一年生长粗度达到1.2cm以上,高度达到1.8m以上,同时重点加强梨茎蜂等病虫害防治;
S5、栽植第二年管理:栽植第二年以刻芽和促进花芽形成为主,通过刻芽、撑枝、开张角度、扭稍、化学调控等技术促进分枝和花芽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9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