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67424.6 申请日: 2018-11-16
公开(公告)号: CN111197069A 公开(公告)日: 2020-05-26
发明(设计)人: 张鲁榕;林经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分类号: C12Q1/18 分类号: C12Q1/18;C12R1/445;C12R1/22;C12R1/19;C12R1/36;C12R1/385;C12R1/01
代理公司: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代理人: 徐迅;崔佳佳
地址: 350005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使用 培养 阳性 标本 直接 进行 病原体 鉴定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的新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方法包括:(a)提供一血培养阳性标本瓶,从所述血培养阳性标本瓶中取出体积Va的样品(i);(b)将所述样品(i)进行溶血裂解处理,获得样品(ii);(c)将所述样品(ii)进行离心,使得样品(ii)中病原体形成病原体沉淀物,并取所述病原体沉淀作为样品(iii);以及(d)鉴定所述样品(iii)中病原体的种类和/或所述病原体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本发明首次发现,败血症诊断实验中,血培养瓶转血培养皿的“再培养”环节可以省去,可缩短报告时间至少约24小时,为败血症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诊断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的方法,缩短报告时间约24小时,为败血症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背景技术

败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常见于创伤、手术、烧伤、重要脏器衰竭的疾病晚期患者,肿瘤治疗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不起者等。致病菌入血引起严重全身性感染,入血的致病菌以每20分钟一代的惊人速度繁殖生长,快速扩散,可在数小时内激发机体强烈反应,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衰竭,死亡率达25-46%。抢救患者的关键是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抢救每推迟1小时,病人的死亡率就增高5%,因此,实验室及早报告入血致病的菌种及药物敏感性可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临床上,败血症的诊断的金标准是实验室血培养阳性。其时间长短取决于血中细菌含量。败血症者约50%患者在24小时可有血培养阳性报警。实验室人员进行革兰氏染色,报告临床医师败血症诊断成立及由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所致。然而,由于需要明确感染菌株及其对不同抗菌素的敏感性/耐药性,阳性的血培养标本被进一步接种到细菌培养皿,放置37℃培养箱,过夜培养。约24小时后,培养皿上形成的菌落被全部洗下,用Mcfarlandturbidimetric device(DensiCHEK plus,Biomerieux,Andover,Massachusetts,USA)调整到麦氏0.5浊度(0.5McF),取一定量加入测定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株的AST cards(美国BD公司),并用其VITEK 2仪测定细菌的种类。同时,0.5McF的菌液亦被加入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株的AST(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卡,革兰氏阳性为VITEK 2AST-GP67卡,含21种抗菌素药物实验;或革兰氏阴性为VITEK2AST-GN09卡,含22种抗菌素药物实验。经过约2-3小时检测、分析、登记,临床医师可以获得细菌的种类及细菌对各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度的报告。

整个细菌培养到菌株鉴定及药敏报告过程大概需要2-4天。事实上,临床医生往往等待不及,先根据主观经验判断,盲目地使用广谱、最新抗菌素,虽然明明知道可能造成抗菌素的滥用、不必要的浪费及可能治疗无效,但实在为无奈之举。临床上,医生们多数把“姗姗来迟”晚到的实验室报告作为他们第一线抢救无效后的第二线治疗方案的参考。目前的败血症的临床实验程序无疑需要改进,缩短报告时间,才能为临床需要服务。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的快捷、准确率高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的快捷、准确率高的新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的对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体进行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一血培养阳性标本瓶,所述血培养阳性标本瓶中含有含阳性病原体的培养液,并从所述血培养阳性标本瓶中取出体积Va的样品(i),其中,所述样品(i)含有病原体和红细胞;

(b)将所述样品(i)进行溶血裂解处理,从而获得样品(i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