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及其训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6098.7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0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马素慧;王紫璇;赵雅宁;邢力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23/02;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9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踝关节运动 变速齿轮 辅助装置 小腿支撑 足底支撑 驱动装置 牵引线 电机 下肢静脉血栓 上驱动装置 大齿轮齿 介入治疗 转轴连接 电机轴 可控性 跟腱 挛缩 预防 康复 | ||
本发明发明公开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及其训练方法,包括足底支撑托、小腿支撑托、驱动装置,其中: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上。本新型所公开的这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在患者康复早期就可介入治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该装置的开关,可控性非常强;并可达到预防和改善跟腱挛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踝关节被动运动和预防、改善跟腱挛缩的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康复的期望值随之升高,这就要求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但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康复治疗实际的需要,因此就需要能尽可能达到康复治疗师技术水平的辅助装置。
由于脑血管疾病、脊髓病变、骨折等均可能引起患者跟腱挛缩,导致踝关节不能维持其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而踝关节的正常运动是达到正常步行功能的前提,因此保证踝关节的正常功能状态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治疗师在患者卧床期仍采用手法牵伸跟腱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并且缺少对小腿和足背等相关部位的肌肉进行相应治疗,这样既不能得到最佳的牵伸,还会降低治疗师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手法牵伸的劣势,提高治疗师的工作效率,让患者得到高效的踝关节康复治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可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踝关节屈伸运动,又可预防和改善患者的跟腱挛缩,还能同步刺激患者小腿和足背部位的肌肉的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包括足底支撑托、小腿支撑托、驱动装置,其中: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上。
进一步的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还包括肢体刺激带,所述肢体刺激带,由足底支撑托上固定的足扣带和小腿支撑托上固定的小腿扣带将肢体刺激袋固定在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上,肢体刺激带上固定振动产生器。
进一步的所述肢体刺激袋内表面由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状凸起组成,足底部内表面处无点状凸起,外表面边缘有魔术贴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产生器为带有偏振轮的高速电机,电机通过导线和电源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低速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者为仰卧位或者坐位,穿戴好肢体刺激带,并将肢体刺激带上的魔术贴固定带固定好,再将足底支撑托上的足扣带和小腿支撑托上的小腿扣带调节到合适位置;
步骤二:开启驱动装置,牵引线带动底支撑托抬起一定角度并维持一定时间,设置为三档,一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10°、跖屈10°,每个方向维持10秒;二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15°、跖屈20°,每个方向维持10秒;三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20°、跖屈30°,每个方向维持10秒。
步骤三:开启振动产生器,肢体刺激带内表面的点状凸起将发生振动,对患者形成刺激按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6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高度可调的下肢康复机械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