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4868.4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王莹;郭聪;谈峰;冯新民;马祥建;王奎山;沈悦;王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标记 柳树 耐盐性状 特异性检测 主效QTL 耐盐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应用 主效QTL位点 第二引物 第一引物 品质育种 有效选择 检测 进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应用,其特异性检测柳树SNP位点M24340和M36640。较佳地,包括第一分子标记和第二分子标记,分别特异性检测柳树SNP位点M24340和M36640。更佳地,第一分子标记是第一CAPS2分子标记,其包括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第一引物对,第二分子标记是第二dCAPS2分子标记,其包括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第二引物对。还包括相关应用。本发明的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位点的分子标记可以检测柳树的耐盐性状,从而可以对柳树的耐盐性进行有效选择,还可以用于耐盐性柳树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柳树优良品质育种的进程,且设计巧妙,检测简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酶的测定或检验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柳树耐 盐性状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约有20%的耕地和近半数的 灌溉地受到高浓度盐分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 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hm2,我国约9913万hm2,其中江苏 沿海滩涂总面积约68.73万hm2,约占全国滩涂面积的25%。滨海盐碱地理 化性状差,植物生长不良甚至不能成活,难于建立植被,严重制约了农业 生产、农林绿化,影响了生态环境。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沿海大面积的盐碱滩涂成为潜力巨大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不断加 快,园林绿化也成为沿海开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耐盐柳树,杨柳科柳属,乔木,生长潜力大,与一般的柳树的区别是 具有较强耐盐碱性,能在含盐0.4%、pH值10.4的土壤中正常生长,是我国 沿海滩涂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易繁殖、造林成活率高、 生长迅速的特点,无论在营造工业用材林,还是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 盐碱地改造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剖析作物重 要性状的多基因遗传行为成为可能,有利于推动传统的“经验育种”向高效 的“精确分子育种”转变。利用耐盐柳树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最新研究 成果,构建实用、经济、高效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高效改良目标性状, 已经成为现代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然而,目前尚无与柳树耐盐特性遗传机制相关的研究报道。因此,开 展柳树耐盐特性的遗传基础研究,鉴定基因组中调控柳树耐盐性状的主效 QTL位点,挖掘优异等位变异,开发靶标分子标记,对于选育优质耐盐性 柳树品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柳 树耐盐性状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其可以检测柳树的耐盐性状,从而可以 对柳树的耐盐性进行有效选择,还可以用于耐盐性柳树的分子标记辅助育 种,加速柳树优良品质育种的进程,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位点的分子 标记,其设计巧妙,检测简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位点的分子 标记的应用,其可以用于检测柳树的耐盐性状,从而可以用于对柳树的耐 盐性进行有效选择,还可以用于耐盐性柳树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柳 树优良品质育种的进程,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位点的分子 标记的应用,其设计巧妙,检测简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柳树耐盐性状主效 QTL的分子标记,其特点是,所述的柳树耐盐性状主效QTL位点的分子 标记特异性检测柳树SNP位点M24340和柳树SNP位点M366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4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