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定向试棒弯曲变形的型壳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4287.0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7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申健;卢玉章;谢光;徐正国;楼琅洪;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于晓波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定向 弯曲 变形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定向试棒弯曲变形的型壳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型壳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工艺包括蜡棒压制、型壳制备、型壳的脱蜡和型壳的焙烧四个过程;其中:在蜡棒压制过程中,在蜡型模具中增加一条防变形的加强筋,从而增强试棒抗变形及抗收缩能力,在组合过程中也起到防止变形及抗收缩作用;在型壳的脱蜡过程中,加强筋从型壳底部脱除,从而达到抗收缩及变形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型壳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定向试棒弯曲变形的型壳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通常也称为“消失模铸造”或者“精密铸造”)应用于生产中的历史悠久。这种方法通常被用来生产具有优质表面质量、尺寸精确和复杂形状的产品。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和净尽形几何形状的产品,因为机械加工很难实施且太过浪费。熔模铸造技术同样也是制造工艺品最古老的方法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熔模铸造成为金属铸造方法中最先进和通用的一种。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蜡模的制备、耐火材料的涂挂、脱蜡、烧壳、冶炼、脱壳和后处理,这一工艺流程与铸件质量密切相关。
定向凝固铸造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显著影响铸件的微观组织、强度和质量。高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可使铸件组织细密、缺陷较少。随铸件长度的增加传统定向凝固中的温度梯度会显著降低,导致铸件中极易出现缩孔、斑点、等轴晶等缺陷。同时在制壳过程中,随铸件长度加大,铸件弯曲变形问题突出,尺寸精度下降明显,尤为体现在冶炼后高温合金定向试棒弯曲变形严重,尺寸问题突出。
高温合金常用的以莫来石为主晶相的A12O3-SiO2系烧结耐火材料型壳,在定向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较大,在高温区定向凝固过程时间长,常产生开裂或软化变形,进而进一步影响试棒铸件的弯曲变形及尺寸精度。因此,探索一种新工艺以改善制壳前蜡模变形的问题,同时保证冶炼过程型壳不开裂软化,这成为了科研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定向试棒弯曲变形的型壳制备方法,该工艺能够改善试棒蜡件在压蜡及组合过程中的变形问题,保证冶炼过程型壳不开裂软化,保证试棒尺寸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定向试棒弯曲变形的型壳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蜡棒压制、型壳制备、型壳的脱蜡和型壳的焙烧四个过程;其中:在蜡棒压制过程中,在蜡型模具的型腔中置入加强筋,从而增强蜡棒抗变形能力,在蜡棒组合过程中也起到防止变形作用;在型壳的脱蜡过程中,加强筋从型壳底部脱除。
所述加强筋的轴向截面为工字型,加强筋的长度为定向试棒长度的95%,加强筋的端部直径为定向试棒直径的95%,所述加强筋的材料与蜡型模具相同。
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蜡棒制备:
压蜡前将加强筋浸入液态蜡中再取出,降至室温后加强筋外面包裹一层蜡膜;将包裹蜡膜的加强筋放入模具型腔中,然后将蜡料射入模具型腔内;最后取出带有加强筋的蜡棒,放在泡沫平面上自然冷却后组合;
(B)型壳制备,包括如下步骤(B1)-(B4):
(B1)面层料浆配置:
面层料浆的原料为:EC95(320目)、硅溶胶830、润湿剂JFC和消泡剂正辛醇;其中:硅溶胶与EC95的重量比例为1:(3.5~4.25),润湿剂的体积占硅溶胶体积的0.1~0.15%,消泡剂的体积占硅溶胶体积的0.1~0.15%;
(B2)加固层料浆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4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