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3625.9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5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阁;丁中艮;任登凤;卢飞飞;盛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13/00 | 分类号: | F41H13/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辐射 特性 可控 智能 诱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在原有的气囊材料表面进行红外控制装置的排布设计,包括变发射率模块、变温模块、调控装置模块和供电模块;采用卷入式的折叠方法对诱饵进行折叠;针对真空环境设计了残余气体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充气方式。本发明的智能仿形诱饵相比于传统的气囊诱饵,具有可收纳性强、多充气方式一体化、自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能耗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辐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红外探测与红外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红外成像技术和光谱识别技术的应用,现代战场中军事目标的生存变得尤为严峻,在各国开展的电子对抗技术研究中,以仿形诱饵作为假目标干扰敌方探测与制导的无源干扰技术日益得到各国重视。
据已有资料来看,美国利用布制材料制成一种成像化诱饵假目标,通过在充气口放置一个加热器来加热气体使得覆于表面的对应涂层能够发射出模拟目标表面的红外辐射,另有一种利用镀金属(铬、银、铜、铁等)膜的可燃增强碳纤维织物制成的仿形诱饵,可以模拟装甲车辆、飞机和舰船等重要的军事目标,国内仿形诱饵多采用特殊制造的橡胶材料和金属混纺布制作而成,具有目标雷达特征、承压能力高、造价便宜和重量轻等优点,但红外模拟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包括气囊模块、充气模块、变发射率模块、变温模块、调控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变发射率模块和变温模块分别贴附在气囊模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调控模块和供电模块设置于气囊模块内表面;变发射率模块和变温模块在调控模块的作用下协同调节,对单个模块进行调控时,在发射率允许的调节范围之内,优先选择变发射率模块来改变诱饵表面的发射率,当发射率调节不满足调控需求时,选定最大发射率并选择变温模块对仿形诱饵进行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1)由于调控模块可以实时模仿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使得仿形诱饵能够形成有效地点源或面源干扰,提高目标应对红外探测与红外制导的能力;(2)采用残余气体和化学反应多充气方式结合的充气方法,在气体发生器引导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靠残余气体完成气囊诱饵的展开;(3)本发明具有可收纳性强、多充气方式一体化、自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在释放后迅速展开,根据不同作战环境实时模仿真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提高诱饵对红外探测和红外制导的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仿形诱饵折叠前后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红外辐射特性可控的智能仿形诱饵,包含气囊模块、充气模块、变发射率模块、变温模块、调控模块和供电模块,变发射率模块和变温模块在调控模块的作用下协同调节,对单个模块进行调控时,在发射率允许的调节范围之内,优先选择变发射率模块来改变诱饵表面的发射率,避免变温模块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能耗;当发射率调节不满足调控需求时,选定最大发射率并选择变温模块对仿形诱饵进行加热,保证诱饵与目标满足一定红外辐射相似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调控所需能耗;所述气囊模块,为复合材料制成的与目标形状相似的简化模型;所述变发射率模块,贴附在气囊的外表面;所述变温模块,贴附在气囊的内表面;所述调控模块和供电模块置于气囊内表面;所述充气模块置于折叠完成后的外侧端部。
所述变发射率模块包括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是由供电模块提供电压经由调控模块改变电压信号并输出从而改变材料的发射率。
所述变温模块包括薄膜加热片,薄膜加热片是由供电模块提供电压经由调控模块改变电压信号并输出从而改变加热热流。
所述供电模块采用超薄聚合物锂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3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