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越野车底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3514.8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青雄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R1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107 福建省宁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底盘 越野车底盘 通过性 防磨衬板 崎岖不平 行驶 垫板 减震器 山路 离地间隙调节 推动液压缸 万向传动器 高通过性 离地间隙 差速器 上横梁 下横梁 滑动 摆臂 车毂 刮擦 配合 车轮 发动机 高速公路 重心 下调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越野车底盘,其结构包括防磨衬板、减震器、推动液压缸、万向传动器、差速器、离地间隙调节装置、车轮、汽车底盘骨架、发动机、车毂,该具有较高通过性和稳定性的汽车底盘,当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时,通过垫板与汽车底盘骨架相连接,用防磨衬板和垫板互相配合对汽车底盘骨架底部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滑动刮擦现象,再用下横梁、摆臂、上横梁互相配合进行向上调高或向下调低越野车底盘的离地间隙,保证汽车底盘的高度和重心,提高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时的通过性和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通过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越野车底盘。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本身的安全性要求很高,是保护汽车底部的首个屏障,其结构是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而现有的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时,常因为车辆底盘离地间隙不足够大,造成底盘托底和车架损坏,致使车辆通过性差;而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却又因为底盘较高,使得越野车的重心偏高,导致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降低汽车行驶时的通过性和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越野车底盘,以解决现有的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时,常因为车辆底盘离地间隙不足够大,造成底盘托底和车架损坏,致使车辆通过性差;而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却又因为底盘较高,使得越野车的重心偏高,导致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降低汽车行驶时的通过性和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过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越野车底盘,其结构包括防磨衬板、减震器、推动液压缸、万向传动器、差速器、离地间隙调节装置、车轮、汽车底盘骨架、发动机、车毂,所述防磨衬板上端与离地间隙调节装置下端相连接,两者相叠合连接,所述离地间隙调节装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差速器和发动机,所述离地间隙调节装置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骨架内部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汽车底盘骨架左右两侧都设有车毂,所述车毂与车轮相嵌合连为一体,所述两个车毂上端分别设有万向传动器和发动机,所述万向传动器左侧设有推动液压缸,所述推动液压缸连接在汽车底盘骨架上,所述汽车底盘骨架左右两端都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设在车轮内侧。所述间隙调节装置由下横梁、推块、间距活动腔、抵杆、摆臂、上横梁、控制块、固定件组成,所述下横梁左右两侧都设有间距活动腔,所述间距活动腔上端设有抵杆,所述抵杆上端正对着摆臂下端,所述间距活动腔左侧设有推块,所述两个间距活动腔通过下横梁连为一体,所述间距活动腔外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在摆臂的左右两端上,所述摆臂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下横梁和上横梁,所述上横梁左右两侧都设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下端垂直嵌在摆臂上端两侧。
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活动腔由滑动槽、连接件、载重操控器、伸缩块、调高杆组成,所述滑动槽内部设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上端设有调高杆,所述调高杆下端与伸缩块相叠合连接,所述伸缩块设在载重操控器上端,所述载重操控器右侧与滑动槽通过连接件连为一体,所述载重操控器通过伸缩块与调高杆连为一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块由卡块、限位块、垫板、活动杆、主体组成,所述卡块设在活动杆底部,所述活动杆与卡块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活动杆贯穿主体与限位块相连接,所述活动杆顶部正对着垫板,两者紧密嵌合连接,所述主体内部中间位置上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槽由活动套、固定滑轨、滑板组成,所述活动套设在两块固定滑轨之间,所述固定滑轨内侧下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上端设有活动套,两者相贴合连接,所述抵杆贯穿嵌在活动套内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载重操控器由弹性元件、承重板、外壳、载重传感件组成,所述弹性元件设在承重板两端内侧,所述承重板内部的中间位置上都设有载重传感件,所述载重传感件左侧正对着弹性元件右侧,所述承重板二分之一的面积固定嵌在外壳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青雄,未经叶青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3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主动车辆悬架控制系统
- 下一篇:悬架液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