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5095.3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7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北京)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4 | 分类号: | B60G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吴元元 |
地址: | 1011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托盘 减振器外筒 减振器弹簧 塑料材料 托盘组件 活塞杆 外周 高强度尼龙 表面防护 脆性问题 单价成本 过盈压装 加工效率 减震悬架 模具成本 同轴布置 一次成型 注塑工艺 减振器 轻量化 重量轻 弹簧 整车 | ||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它包括同轴布置的活塞杆(1)、减振器外筒(2)和弹簧托盘(3),所述弹簧托盘(3)的一部分套设于活塞杆(1)的外周,弹簧托盘(3)的另一部分套设于减振器外筒(2)的外周且与减振器外筒(2)过盈压装;所述减震悬架弹簧的端部置于弹簧托盘(3)上。本发明采用高强度尼龙塑料材料,利用注塑工艺一次成型,模具成本低、加工效率高、重量轻,符合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不需要表面防护,单价成本更低;另外针对于塑料材料的脆性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新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整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减振支柱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液压阻尼减振器,一个是减震悬架弹簧。其中液压阻尼减振器的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弹簧释放的能量,使车身振动慢慢趋于平稳,提供舒适性。减震悬架弹簧的作用在于支撑车身的载荷,使车身保持一定的高度,减震悬架弹簧上端作用于车身连接板,下端作用于弹簧托盘,减震悬架弹簧的作用力完全施加于弹簧托盘上,弹簧托盘需要承受减震悬架弹簧往复运动的载荷。液压阻尼减振器和减震悬架弹簧两部分同时作用,以满足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传统的减振器弹簧托盘是金属冲压结构,该结构重量大,冲压工艺复杂,一般需要7-8道冲压工序,模具成本高,成品需要做表面防护,加工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利用注塑工艺一次成型,模具成本低、加工效率高、重量轻,符合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不需要表面防护,单价成本更低;另外针对于塑料材料的脆性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新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整车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包括同轴布置的活塞杆、减振器外筒和弹簧托盘,所述弹簧托盘的一部分套设于活塞杆的外周,弹簧托盘的另一部分套设于减振器外筒的外周且与减振器外筒过盈压装;所述减震悬架弹簧的端部置于弹簧托盘上。弹簧托盘通过与减振器外筒过盈压装,固定在减振器外筒上,并且承受减震悬架弹簧的往复作用力,在减震悬架弹簧往复运动过程中,弹簧托盘与减振器外筒要保持无任何相对运动;弹簧托盘与减震悬架弹簧一起补偿悬架的侧向力;活塞杆与减震悬架弹簧往复运动实现整车的轮跳行程,活塞杆在活塞作用缸内往复运动,保证减振器提供一定的阻尼,衰减车身振动。
前述的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所述弹簧托盘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本发明中的弹簧托盘利用注塑工艺一次成型,模具成本低、加工效率高、重量轻,与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材质冲压相比,将其材质改变,使其轻量化,能够提高车辆整体的响应速度,振动吸收快,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前述的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活塞杆的外径小于减振器外筒的外径,所述弹簧托盘内壁与减振器外筒外周相贴合处的角度b为90°;若是锐角的话,则弹簧托盘承受的力太大,车辆运行过程中容易开裂。所述弹簧托盘内壁与活塞杆外周相贴合处的拐角倒圆角,所述圆角r为1.0度-1.5度,形成的台阶宽度a为2.0㎜-2.5㎜;若是圆角r角度太大,卡合不够紧密,则导致弹簧托盘容易脱落。所述弹簧托盘内壁与活塞杆外周接触的高度h为15㎜-18㎜。
前述的新型的减振器弹簧托盘组件,所述弹簧托盘包括环形底盘、内置套筒和外置翻边,其中内置套筒置于环形底盘内部且两者同轴布置,所述环形底盘外周垂直设有外置翻边;所述环形底盘上还开设有卡槽,环形底盘呈不均匀厚度布置,所述卡槽一边的高度大于所述卡槽另一边的高度。其中内置套筒的内壁与减振器外筒外周过盈装配,减震悬架弹簧的端头置于卡槽内,该种不均匀厚度布置使得减震悬架弹簧端头固定于卡槽内且不易移动,且增加了弹簧托盘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北京)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北京)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5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悬挂减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机器人的悬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