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6139.6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6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韩尚宇;王新泉;王奕刚;邱芳;李红;崔猛;李凯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1C3/00;E02D5/76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加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侧依次设置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上部管段侧壁上设置浆液渗出孔(4),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并在所述浆液渗出孔(4)外侧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在所述第二承载管(3)内部设置轻质填充体(5);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设置浆固回填体(7),并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筋(8);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面侧支设横梁模板(9)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横向锚梁(10);所述横向锚梁(10)与墙背填料(11)之间设置第一加筋体(12),与作物种植槽(13)之间设置连接筋板(14),上部设置横向承载梁(15)和间隙填充体(16),所述作物种植槽(13)与所述横向锚梁(10)通过连接筋板(14)连接牢固;自墙面向所述墙背填料(11)内设置第二加筋体(17),并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的外侧设置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筋侧排水体(19);在挡土墙墙面(20)与挡墙基础(21)相接处设置墙角补强板(22)和墙角防冲刷体(23),自所述墙角补强板(22)向斜下方打设墙趾锚筋(24);在所述挡墙基础(21)的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设置补强固化体(25);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浆固回填体(7)和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竖向连接筋(26),并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与补强筋板(27)连接;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时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模板(9)与支撑横板(32)和支撑立杆(33)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34);所述横梁模板(9)布设时,将上部撑梁(35)与所述竖向连接筋(26)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35)与竖向连柱(36)之间设置限位螺栓(37);在所述竖向连柱(36)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38),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39),在所述下部撑梁(38)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40);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设置轨道限位槽(41),所述支撑横板(32)与所述轨道限位槽(41)之间设置滑移轨道(42),所述支撑横板(32)上部设置支撑立杆(33);所述下部撑梁(38)与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梁底斜撑(43)和压力分散板(44),并在所述梁底斜撑(43)上设置斜撑螺栓(46),所述梁底斜撑(43)与所述压力分散板(44)相接处设置转动铰(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筋体(12)的外侧设置第一筋侧注浆体(47);所述作物种植槽(13)的侧壁上设置漏水孔(48),内部设置种植土壤(49);所述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50);所述连接筋板(14)的插入端设置浆体存放囊袋(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侧排水体(19)采用粒径均匀的散体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外侧靠近所述既有挡土墙(1)侧,并在所述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所述筋侧排水体(19)之间设置挡浆体(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与所述挡土墙墙面(20)相接处设置锚垫板(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固回填体(7)采用所述旧路结构层(30)上部材料的铣刨材料与粘结材料的混合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材料采用无机结合料或沥青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筋体(12)采用螺纹钢筋或钢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筋体(17)采用钢管,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补强固化体施工:在既有挡土墙(1)的挡墙基础(21)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引孔注浆,形成补强固化体(25);
2)墙趾锚筋及墙角防冲刷体施工:自挡墙基础(21)的墙趾上表面向下打设墙趾锚筋(24),并使所述墙趾锚筋(24)与墙角补强板(22)连接牢固,随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墙角防冲刷体(23);
3)第二加筋体施工:自所述既有挡土墙(1)向墙背填料(11)内引孔,并插入第二加筋体(17);对第二加筋体(17)外侧挡浆体(52)至第二加筋体(17)最里端注浆形成第二筋侧注浆体(18);自第二加筋体(17)的布设孔口向孔内吹填散体材料形成筋侧排水体(19);
4)旧路结构层上部结构铣刨:采用铣刨机械对旧路结构层(30)上部的材料进行铣刨,铣刨深度为5~10cm,并将墙背浆固回填体(7)范围内的土体挖除;
5)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施工:分别在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的位置引孔取土,先插入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再分别向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对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管段及其外侧土体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
6)浆固回填体及竖向连接筋施工: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墙背已开挖范围内引孔植入横向连接筋(8),向已开挖的所述墙背填料(11)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结构的铣刨材料内掺加粘结材料,形成浆固回填体(7),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和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上表面设置竖向连接筋(26);
7)悬挂支撑平台设置:将上部撑梁(35)与所述竖向连接筋(26)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35)与竖向连柱(36)之间设置限位螺栓(37),在所述竖向连柱(36)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38),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39),在所述下部撑梁(38)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40),在所述下部撑梁(38)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梁底斜撑(43)和压力分散板(44);
8)第一加筋体施工: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进行施工作业,向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填料(11)内引孔,插入第一加筋体(12)后,对所述第一加筋体(12)外侧注浆形成第一筋侧锚固体(47);
9)横梁模板设置:调整所述梁顶踏板(40)的高度,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铺设轨道限位槽(41),并使支撑横板(32)下部的滑移轨道(42)与所述轨道限位槽(41)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32)上设置支撑立杆(33),在所述支撑横板(32)和所述支撑立杆(33)与横梁模板(9)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34),向横梁模板(9)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承载横梁(10),并在所述承载横梁(10)上设置与连接筋板(14)连接的插入槽;
10)横向承载梁设置:在承载横梁上部设置高度满足要求的横向承载梁(15),在所述横向承载梁(15)的外侧设置间隙填充体(16),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50);
11)新铺筑面层施工: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和梁顶连接筋(50)与补强筋板(27)连接,并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步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
12)作物种植槽施工:使作物种植槽(13)与横向锚梁(10)通过连接筋板(14)连接牢固后,在作物种植槽(13)内填充种植土壤(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61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副桶海床贯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