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气放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45466.X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曦;敬强富;杜体涛;李建东;童敏;麦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D14/20;F23D14/66;F23D14/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 地址: | 614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放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气放散装置,包括内筒和包在内筒外围的外筒,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之间具有间距,内筒的外壁上沿轴向由下向上间隔设置了沿内筒周向的环形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圆周外围与外筒的内壁连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开设有通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为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隔板上方的外筒内部为第二燃烧室,第一燃烧室内沿内筒轴向由下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第一烧嘴与高炉煤气管连接并且保持常明火状态,所述的第二烧嘴通过支管与内筒连通。本发明能使放散的煤气被可靠点燃,能对煤气和空气预热,提高燃烧充分性,避免出现脱火、熄火的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放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气放散装置。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在炼铁当中所用的煤气放散塔结构多为在放散塔最上端安装一个煤气放散火炬,其燃烧器内部大多数设置的有旋流器通过旋流器将煤气与空气混合从而达到充分燃烧的效果;通过实际使用效果,这种燃烧方式的放散能力是很有限的,总的放散效果不理想,当放散的煤气量较大时,容易出现脱火、熄火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煤气放散装置,解决目前技术中的放散塔在放散的煤气量较大时容易出现脱火、熄火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气放散装置,包括与放散管连接的内筒和包在内筒圆周外围的外筒,所述的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的内筒的外壁上沿轴向由下向上间隔设置了沿内筒周向的环形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并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圆周外围与外筒的内壁连接,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为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隔板上方的外筒内部空间为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一燃烧室内沿内筒轴向由下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并且所述的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沿着内筒的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的第一烧嘴与高炉煤气管连接并且保持常明火状态,所述的第二烧嘴通过支管与内筒连通。本发明所述的煤气放散装置利用保持常明火的第一烧嘴来进行点火,在进行放散时,空气从第一隔板的通孔进入并向上穿过第一燃烧室后通过第二隔板上的通孔进入第二燃烧室,放散管内的煤气进入内筒并且一小部分煤气通过支管由第二烧嘴喷出,第二烧嘴在保持常明火的第一烧嘴的作用下被引燃,第二烧嘴在第一燃烧室内燃烧能对内筒进入加热,从而从内筒流过的煤气能被有效的预热,大部分的煤气从内筒的顶部出口喷出进入到第二燃烧室,第二烧嘴产生的热能沿着第一燃烧室从第二隔板冲入第二燃烧室,从而使得从内筒的顶部出口喷出的煤气在第二燃烧室内被引燃,有效达到煤气放散燃烧的目的,第一烧嘴能稳定的起到引燃的煤气的作用,放散效果好,不易出现脱火、熄火的状况,并且第一烧嘴的煤气消耗量小,在放散间歇期不会产生过高的温度,消耗煤气少,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烧嘴沿内筒轴向由下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层,第二烧嘴能覆盖内筒轴向较长的距离,从而能更充分的对内筒内的煤气进行预热,提高煤气的燃烧效率,确保放散的煤气能全部燃烧,降低排放污染。
进一步的,相邻层的第二烧嘴在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使预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烧嘴的出口方向朝向于内筒,即第二烧嘴燃烧产生的火焰正对内筒,提高燃烧产生的热量的利用效率,热量更集中的作用在内筒上,能更有效的对内筒中的煤气进行预热。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烧嘴连接在第一隔板上,并且第一烧嘴的出口方向沿着内筒轴向并向上,确保在进行放散时第一烧嘴产生的火焰能稳定可靠的将第二烧嘴喷出的煤气点燃,并且第一烧嘴产生的火焰能良好的对第二烧嘴和内筒起到预热的作用,提高放散的可靠性,避免出现脱火、熄火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54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