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槽罐车装卸过程中发生拉管事故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44750.5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海;黄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28/12 | 分类号: | B60K28/12;B60Q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华强 |
| 地址: | 516082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罐车 装卸 过程 发生 拉管 事故 方法 | ||
一种防止槽罐车装卸过程中发生拉管事故的方法,包括设置于槽罐车内部的汽车启动器吸力包的控制回路,槽罐车上安装有DC24V接近开关SQP和DC24V双触点继电器J,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串联在汽车启动器吸力包的控制回路中,同时从ACC取一DC24V正极,其中一路经过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连接有蜂鸣器并与蜂鸣器构成回路,另一回路经过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线圈连接器到达槽罐车的车尾箱并与DC24V接近开关SQP的正极连接,整个回路仅一个接近开关,一个继电器,结构简单,且在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未关闭的情况下,车辆无法启动,有效预防了拉管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槽罐车装卸过程中发生拉管事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槽罐车装卸口普遍设置于槽罐车尾部,装卸结束后,司机必须先卸压后拆除槽罐车与储罐之间连接的装卸软管,即充装管,然后再关闭尾箱,方可驾驶车辆出车。
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可能会出现由于司机的疏忽,在未拆卸槽罐车与储罐之间的装卸软管的情况下就启动槽车,造成严重的拉管事故,尽管加强管理和培训,仍然无法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急需一种防止槽罐车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拉管事故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在车门未关闭或者未关闭完好时,车内有对应的指示键亮起,有的还伴随警示提示音,但是都不能阻止车辆的启动,一旦车辆启动之后,还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槽罐车的拉管事故。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槽罐车装卸过程中发生拉管事故的方法,它在槽罐车上安装有DC24V接近开关SQP和DC24V双触点继电器J,整个回路仅一个接近开关,一个继电器,结构简单,在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未关闭的情况下,车辆无法启动,有效预防了拉管事故的发生。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槽罐车装卸过程中发生拉管事故的方法,包括设置于槽罐车内部的汽车启动器吸力包的控制回路,所述槽罐车上安装有DC24V接近开关SQP和DC24V双触点继电器J,且DC24V接近开关SQP安装于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上,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安装于于槽罐车的驾驶室中,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串联在汽车启动器吸力包的控制回路中,同时从ACC取一DC24V正极,其中一路经过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连接有蜂鸣器并与蜂鸣器构成回路,另一回路经过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线圈连接器到达槽罐车的车尾箱并与DC24V接近开关SQP的正极连接,且DC24V接近开关SQP的负极直接搭铁,整个回路仅一个接近开关,一个继电器,结构简单,且在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未关闭的情况下,车辆无法启动,有效预防了拉管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驾驶员将车钥匙旋至ACC挡时,所述DC24V接近开关SQP可检测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的关闭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DC24V接近开关SQP未检测到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关闭,所述DC24V接近开关SQP截止,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线圈失电,蜂鸣器得电报警,提示驾驶员车尾箱车门未关闭,即使钥匙旋至START位置,因启动器吸力包控制回路断开,启动机仍无法启动,从根本上杜绝了拉管事故的发生,所述DC24V接近开关SQP检测到槽罐车的车尾箱车门关闭完好,所述DC24V接近开关SQP导通,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线圈得电,蜂鸣器失电不报警,钥匙旋至START位置,启动器吸力包控制回路导通,车辆允许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两个接触点,当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线圈得电时,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接通,所述DC24V双触点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断开,蜂鸣器失电不报警,钥匙旋至START位置,启动器吸力包控制回路导通,车辆允许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4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