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43547.6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民;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47/44 | 分类号: | A01N47/44;A01N25/04;A01N25/28;A01P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芊雨;俞佳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呋虫胺 微囊悬浮剂 地下害虫 防腐剂 防冻剂 固化剂 消泡剂 增稠剂 溶剂 制备 防治 重量百分比 成分包裹 粒径分布 作物安全 包覆率 持效期 分散剂 配合壁 乳化剂 壁材 施用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1‑10%,溶剂5‑40%,壁材1‑10%,固化剂1‑10%,乳化剂1‑6%,分散剂2‑5%,增稠剂0.1‑3%,防冻剂3‑5%,防腐剂0.1‑0.5%,消泡剂0.1‑0.5%,补足水至100%;本发明以呋虫胺为活性成分,采用特殊溶剂组合,并配合壁材,和固化剂为原料将有效成分包裹起来,再调入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最终形成微囊悬浮剂。该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包覆率高,粒径分布均匀,应用于地下害虫的防治,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延长药剂持效期,对作物安全,减少了防治地下害虫的施用次数和使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农药制剂加工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制剂作为农药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防治效果高低的关键,必须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38.8%,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着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用药量大、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而微胶囊作为缓释剂型的一种,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剂型之一。
农药微胶囊是使用天然的、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运用物理、化学以及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农药有效成分包裹在微小颗粒中,能够提高有效成分稳定性,降低使用毒性,控制释放,达到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利用率的目的,可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
农药微胶囊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溶剂蒸发法、乳液聚合法、复凝聚法、界面聚合法等。传统的界面聚合法采用的多异氰酸酯单体反应活性高,微囊生产过程中不容易操作控制,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呋虫胺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可用于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同时,呋虫胺对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甘蓝跳甲、甘蔗螟虫、地老虎、蛴螬等;另外,呋虫胺还可以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地上多种刺吸式害虫。将呋虫胺制备成微胶囊,可提高有效成分稳定性,延长持效期,尤其是地下施用防治地上和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
但是目前由于呋虫胺理化性质的特殊性,常规方法很难制备出性能稳定的微胶囊,存在成囊困难,包覆率不高等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包覆率高,粒径分布均匀,应用于地下害虫的防治,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防治效果,延长了药剂的持效期,对作物安全,减少了防治地下害虫的施用次数和使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呋虫胺微囊悬浮剂,所述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1-10%,溶剂5-40%,壁材1-10%,固化剂1-10%,乳化剂1-6%,分散剂2-5%,增稠剂0.1-3%,防冻剂3-5%,防腐剂0.1-0.5%,消泡剂0.1-0.5%,补足水至100%;优选的,所述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1%-8%,溶剂10%-37%,壁材1%-8%,固化剂1%-6%,乳化剂1%-4%,分散剂2%-4%,增稠剂0.1%-0.5%,防冻剂3%-4%,防腐剂0.1%-0.3%,消泡剂0.1%-0.3%,补足水至10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5%,溶剂35%,壁材2%,固化剂1%,乳化剂2%,分散剂3%,增稠剂0.1%,防冻剂3%,防腐剂0.1%,消泡剂0.1%,补足水至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3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