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43547.6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民;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47/44 | 分类号: | A01N47/44;A01N25/04;A01N25/28;A01P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芊雨;俞佳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呋虫胺 微囊悬浮剂 地下害虫 防腐剂 防冻剂 固化剂 消泡剂 增稠剂 溶剂 制备 防治 重量百分比 成分包裹 粒径分布 作物安全 包覆率 持效期 分散剂 配合壁 乳化剂 壁材 施用 应用 | ||
1.一种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1-10%,溶剂5-40%,壁材1-10%,固化剂1-10%,乳化剂1-6%,分散剂2-5%,增稠剂0.1-3%,防冻剂3-5%,防腐剂0.1-0.5%,消泡剂0.1-0.5%,补足水至100%;优选的,所述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1%-8%,溶剂10%-37%,壁材1%-8%,固化剂1%-6%,乳化剂1%-4%,分散剂2%-4%,增稠剂0.1%-0.5%,防冻剂3%-4%,防腐剂0.1%-0.3%,消泡剂0.1%-0.3%,补足水至10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呋虫胺5%,溶剂35%,壁材2%,固化剂1%,乳化剂2%,分散剂3%,增稠剂0.1%,防冻剂3%,防腐剂0.1%,消泡剂0.1%,补足水至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呋虫胺能够被替换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噻虫啉、噻唑膦、毒死蜱、阿维菌素、克百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辛硫磷、二嗪磷、甲基嘧啶磷、三唑磷、吡丙醚、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氟虫腈、二甲戊灵、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异噁草松、野麦畏、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精甲霜灵、种菌唑、叶菌唑、灭菌唑、和噁霉灵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呋虫胺能够被替换为噻虫胺。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将呋虫胺使用溶剂溶解,加入乳化剂和壁材,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2)在水中加入分散剂,得到水相;
(3)在搅拌下,将(1)中得到的油相加入(2)中的水相中,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
(4)在搅拌下,在上述(3)中乳状液中加入固化剂,加热保温成囊,形成呋虫胺微囊悬浮剂;以及
(5)调入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形成呋虫胺微囊悬浮剂;
其中,上述步骤(1)-(5)中的操作均在常压下进行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乙酸仲丁酯、碳酸二甲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癸酰胺、丙酮、乙酸乙酯、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甲基亚砜、植物油、矿物油、油酸甲酯、溶剂油、和松基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溶剂选自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溶剂选自三氯甲烷和油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呋虫胺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材为多元异氰酸酯单体或改性多元异氰酸酯与固化剂形成的聚氨酯或聚脲;所述多元异氰酸酯单体选自甲苯-2,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多元异氰酸酯单体为甲苯-2,4-二异氰酸酯;所述改性多元异氰酸酯选自多元醇或多元胺或聚醚改性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改性多元异氰酸酯选自多元醇或多元胺或聚醚改性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35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