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条臭鳜鱼熟食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1383.3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学;朱琨;吴永根;张永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休宁县徽三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00 | 分类号: | A23L17/00;A23L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李振泉;杨大庆 |
地址: | 24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鳜鱼 熟食 油锅 油炸 植物油 表皮 腌制 放入 捞出 沥干 沥油 卤汤 入味 洗净 油温 冷藏 制作 饭馆 口味 取出 食用 饮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条臭鳜鱼熟食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油炸:将腌制好的臭鳜鱼取出,洗净沥干后整条放入油锅内油炸,油温170℃~190℃,时间30~40s,使其表皮炸硬后捞出,沥油;油锅内的油选用实用植物油;步骤(2)卤汤;步骤(3)入味;步骤(4)包装;步骤(5)冷藏。本发明制得的整条臭鳜鱼熟食使购买者买回去热下即可食用,而不用专门跑去饭馆才能享受到臭鳜鱼的美味,在提高饮食简便的同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本方法制得的整条臭鳜鱼熟食还兼备口味独特,口感佳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条臭鳜鱼熟食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所谓腌鲜,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
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
现在的臭鳜鱼通常只能到专门的饭馆才能享有到,而不能满足平常家庭日用的需求,而在各种熟食日益普及的当今,使臭鳜鱼从饭馆美食而走向日常美食,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条臭鳜鱼熟食的制作方法,其制得的整条臭鳜鱼熟食使购买者买回去热下即可食用,而不用专门跑去饭馆才能享受到臭鳜鱼的美味,在提高饮食简便的同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本方法制得的整条臭鳜鱼熟食还兼备口味独特,口感佳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条臭鳜鱼熟食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油炸:将腌制好的臭鳜鱼取出,洗净沥干后整条放入油锅内油炸,油温170℃~190℃,时间30~40s,使其表皮炸硬后捞出,沥油;油锅内的油选用实用植物油;
步骤(2)卤汤:按重量份数计,将八角3~4份、丁香2~3份、香叶4~5份、罗汉果20~22份、豆蔻6~8份、砂仁8~10份、甘草4~5份、良姜2~3份、香果10~12份、小茴香20~22份、桂皮4~5份、5000~5500份水放入锅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2~2.5小时,然后加入老抽150~160份、生抽350~400份、白砂糖50~60份、鸡精25~30份、味精10~12份,再次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20~25分钟,捞出料渣,得到净汤;
步骤(3)入味:步骤(2)卤汤中捞出料渣后马上将将经步骤(1)油炸并沥油后的整条臭鳜鱼放入步骤(2)所述的净汤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将臭鳜鱼捞出,自然冷却;
步骤(4)包装:将步骤(3)入味后的整条臭鳜鱼放入铝箔袋中,然后封口;
步骤(5)灭菌:将经步骤(4)封口后的铝箔袋放入高温高压灭菌釜灭菌,温度121℃,压力0.2mpa,时间20~30分钟;
步骤(6)冷藏:将经步骤(5)灭菌后的铝箔袋送入冷藏室内贮存。
为了提高熟食的美味度,步骤(4)包装中,需在铝箔袋中倒入酱汤后,再封口,每条鱼对应200~250g的酱汤;酱汤通过如下步骤制得:步骤(a)原料选择;选用正宗的徽州臭鳜鱼和新鲜优质的猪骨肉,将臭鳜鱼切块,然后经臭鳜鱼块和、猪骨肉分别洗净沥水;
步骤(b)去腥:选用新鲜的生姜、新鲜的洋葱、新鲜的葱、花雕酒,然后通过榨汁机将上述的生姜、洋葱、葱榨成相应的生姜汁、洋葱汁、葱汁;再将生姜汁、洋葱汁、葱汁、花雕酒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制成去腥汤;最后将步骤(a)所述清洗沥水后的猪骨肉倒入去腥汤中浸泡2~3小时,待其吐完血水后,捞出猪骨肉并沥水;
步骤(c)油炸:将经步骤(b)去腥后的猪骨肉倒入热油锅内油炸,待猪骨肉表面金黄后,捞出猪头肉,并沥油得到油炸猪骨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休宁县徽三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休宁县徽三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1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