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撑轴承耐久性试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40585.6 | 申请日: | 2018-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艳;张志鹏;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何娇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轴承 试验件 连接装置 变距 耐久性试验装置 垂直载荷 加载装置 施加 垂直加载装置 固定支撑轴承 直升机飞行 试验技术 无轴承 加载 尾桨 验证 申请 | ||
本申请属于无轴承尾桨支撑轴承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轴承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连接装置,用于固定支撑轴承试验件;挥舞加载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用于为支撑轴承试验件施加挥舞载荷;垂直加载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用于为支撑轴承试验件施加垂直载荷;变距加载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用于为支撑轴承试验件施加变距载荷。其能够实现对支撑轴承试验件同时加载挥舞载荷、垂直载荷以及变距载荷,真实的模拟支撑轴承在直升机飞行时侧受载状态,进而验证支撑轴承试验件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轴承尾桨支撑轴承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轴承耐久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无轴承尾桨为保持飞机平衡及辅助推动飞机飞行,产生巨大的垂直载荷、挥舞载荷以及变距载荷,以上三种载荷同时作用于支撑轴承。
支撑轴承是直升机尾桨上的重要承载部件,获得其耐久性对直升机的安全飞行至关紧要,由于无轴承尾桨产生的垂直载荷、挥舞载荷、变距载荷复杂多变,且同时传递至支撑轴承,致使其承受的受载情况极为复杂。现有的耐久性试验装置,无法准确模拟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支撑轴承承受垂直载荷、挥舞载荷、变距载荷的受载状态,进而不能准确的得到其在该受载状态下的耐久性。
当前,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轴承耐久性试验装置,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支撑轴承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
连接装置,用于固定支撑轴承试验件;
挥舞加载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用于为支撑轴承试验件施加挥舞载荷;
垂直加载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用于为支撑轴承试验件施加垂直载荷;
变距加载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用于为支撑轴承试验件施加变距载荷。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连接装置包括:
连接框,用于固定支撑轴承试验件,其内部空间为连接空间;
连接轴,穿过连接空间,其上沿径向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用于固定支撑轴承连接件,且其轴线与连接轴的轴线与交于一点,该点称为连接点。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挥舞加载装置包括:
挥舞底座;
两挥舞支板,与挥舞底座固定连接,且其上均开设有挥舞通孔;
两挥舞轴,其中一个挥舞轴的一端穿过一个挥舞通孔与连接框一边的外沿连接,连接框的该边称为第一挥舞边;另一个挥舞轴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挥舞通孔与连接框第二挥舞边的外沿连接,第二挥舞边为连接框上远离第一挥舞边的一边;两挥舞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且其轴线经过连接点;
挥舞柄,其一端与一个挥舞轴远离连接框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挥舞动力设备连接,以带动与其连接的挥舞轴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挥舞加载装置还包括有两挥舞轴承,其中,一个挥舞轴承设置在一个挥舞通孔中,另一个挥舞轴承设置在另一个挥舞通孔中。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垂直加载装置包括:
垂直加载轴,一端用于与垂直加载动力设备连接;
垂直加载板,其一侧表面与垂直加载轴的另一端连接;
两垂直连板,与垂直加载板的另一侧表面连接,且其上均开设有垂直加载通孔;其中,
连接框设置在两垂直连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0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承载损失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深沟球轴承摩擦力矩的测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