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37926.4 | 申请日: | 2018-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1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钊;潘勇军;黄岐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1/02 | 分类号: | C08L61/02;C08L6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悦军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应力 聚碳酸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聚碳酸酯25-45重量份;
聚酮55-80重量份;
其中,所述聚酮的熔体流动指数在100-300g/10min之间,该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条件为测试温度240℃、负载2.16kg;
所述聚碳酸酯的熔体流动指数为3-65g/10min之间,该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条件为测试温度300℃、负载1.2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聚碳酸酯25-45重量份;
聚酮55-80重量份;
且所述聚碳酸酯和聚酮的重量份之和为10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聚碳酸酯25-45重量份;
聚酮55-80重量份;
其他组分0-25重量份;
且,所述聚碳酸酯、聚酮和其他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聚碳酸酯29-44重量份;
聚酮55-70重量份;
其他组分1-1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酮具有如下结构式(I):
其中,式(I)中的n和m的比值为0.01-0.6。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酮的熔体流动指数为150-280g/10min,所述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条件为测试温度240℃、负载2.16kg。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酮的熔体流动指数为180-250g/10min,所述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条件为测试温度240℃、负载2.16kg。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熔体流动指数在5-50g/10min之间,该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条件为测试温度300℃、负载1.2kg。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熔体流动指数在7-35g/10min之间,该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条件为测试温度300℃、负载1.2kg。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脂肪族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双酚A型聚碳酸酯。
12.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组分包括抗冲改性材料、无机填料、阻燃剂、防滴剂、相容剂、润滑剂、抗氧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3.权利要求1-12所述的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内应力聚碳酸酯材料中的各组分混合挤出造粒、烘干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79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