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6822.1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华;贾绘如;王莉;谌晓玲;周拥华;鄢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1/10 | 分类号: | C07C51/10;C07C51/02;C07C57/3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余小飞 |
地址: | 61022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酸 甲醇溶液 羰基合成 羰基钴 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 原料转化率 羰基化反应 苯乙酸钠 材质要求 低压低温 反应条件 工艺过程 合成技术 环境友好 氢氧化钠 对设备 恶臭物 副产物 剧毒物 氯化苄 易分离 收率 酸化 萃取 回收率 过滤 回收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属于苯乙酸合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以氯化苄、氢氧化钠和CO为原料,以四羰基钴—甲醇溶液为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羰基化反应生成苯乙酸钠,后经萃取、酸化、过滤、结晶获得产品苯乙酸。本发明采用四羰基钴—甲醇溶液做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活性和经济性,且较铑、铂、铁、锰等金属催化剂更易回收,钴回收率达90%以上;本发明工艺在低压低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材质要求不高,工艺过程中无剧毒物、恶臭物等产生,所生成的副产物易分离和处理,污染少,环境友好;原料转化率大于99%,苯乙酸收率达85%以上,产品苯乙酸纯度达9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苯乙酸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苯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作医药、农药和香料的中间体。目前,国内苯乙酸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青霉素的生产,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添加苯乙酸用于提高发酵单位,每生产1吨青霉素需用0.8吨苯乙酸。
苯乙酸的生产方法很多,已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法有氰化钠法、苯乙酰胺法和羰基合成法。
氰化钠法(苯乙腈水解法)以甲苯为原料,通氯生成氯化苄,经与氰化钠反应生成苯乙腈,再经水解和酸化后得到苯乙酸。国内苯乙酸生产大多采用该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水解工序收率高,但也存在总收率低、总成本高的缺点。更主要的是,该工艺需用剧毒氰化钠为原料,废水量大,污染严重,处理困难,属于非绿色化工领域,我国已限制氰化钠法工艺的建厂。
苯乙酰胺水解法是以苯乙烯为原料,经与氨水、硫磺反应生成苯乙酰胺,再水解生成苯乙酸。该法的主要缺点是反应物复杂、分离难、副产物恶臭、污染环境,限制了此工艺路线的应用。
羰基合成法生成苯乙酸是目前较新的工艺路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均有研究报道。国内先后有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开展了该工艺及其催化剂的研究,但未见工业化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所述方法以氯化苄、氢氧化钠和CO为原料,以四羰基钴—甲醇溶液为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羰基化反应生成苯乙酸钠,后经萃取、酸化、过滤、结晶获得产品苯乙酸。
本发明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以氯化苄、氢氧化钠和CO为原料,以四羰基钴—甲醇溶液为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氯化苄中的Cl-被CO取代,发生羰基化反应,增加一个碳链,再与NaOH反应生成苯乙酸钠,苯乙酸钠经萃取分离后,与HCl发生酸化反应,生成粗品苯乙酸,后经过滤、结晶,得到精制苯乙酸。
本方法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两个反应:
A、羰基合成
C6H5CH2Cl+2NaOH+CO→C6H5CH2COONa+NaCl+H2O
B、酸化反应
C6H5CH2COONa+HCl→C6H5CH2COOH+NaCl
具体地,本发明一种羰基合成苯乙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反应:在反应釜中,用CO气置换空气后,加入催化剂四羰基钴—甲醇溶液,开始升温,连续通入CO气,滴加氯化苄和氢氧化钠,直至羰化反应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6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