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33449.4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汉;李晓辉;黎霞霞;梁峰;刘永顺;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帘线 激光传感器 上游传感器 下游传感器 传感器座 支撑平台 导向孔 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 残余扭转 夹紧机构 检测装置 接收器 同一水平线 方向平行 检测结果 折弯部 检测 准确率 穿入 拉伸 限位 | ||
1.一种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平台、传感器座、夹紧机构和多组激光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传感器座包括上游传感器座和下游传感器座,所述上游传感器座和所述下游传感器座沿钢帘线拉伸的方向平行间隔开设置,所述上游传感器座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穿入待检测钢帘线的导向孔;
多组所述激光传感器在所述上游传感器座上和所述下游传感器座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
所述钢帘线的末端具有限位在所述导向孔靠近所述激光传感器一侧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垂直于所述钢帘线,所述激光传感器所在圆周的半径小于所述折弯部的长度,所述折弯部可挡住所述激光传感器发出的激光光束;
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且位于所述传感器座旁侧,靠近所述导向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滑动平台、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固定夹紧机构半体、滑移连接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滑动夹紧机构半体、直线推杆和夹紧驱动装置,所述滑动夹紧机构半体与所述固定夹紧机构半体平行设置,所述滑动夹紧机构半体远离所述固定夹紧机构半体的一侧通过所述直线推杆与所述夹紧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推杆沿垂直于所述钢帘线延伸的方向设置,所述滑动夹紧机构半体沿垂直于所述钢帘线延伸的方向相对于所述滑动平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发射器设置在所述上游传感器座上,所述接收器设置在所述下游传感器座上;或所述接收器设置在所述上游传感器座上,所述发射器设置在所述下游传感器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之间,且垂直于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所在的水平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沿平行于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的方向开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的顶端为敞开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所述钢帘线置于所述导向孔内的机械手。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传感器为对射式激光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射激光传感器的钢帘线残余扭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或陶瓷促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34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