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32464.7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8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邓照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手性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69/753 | 分类号: | C07C69/753;C07C67/343;C07C251/86;C07C249/16;C07C245/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王莉 |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中原***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 丙基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2,2‑二苯基环丙甲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式为其中,所述结构式中的基团R代表碳原子数为1~4的短链烷烃、环烷烃、卤代烷烃或卤代环烷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合成二苯甲酮腙、合成二苯基重氮甲烷以及合成目标产物。上述2,2‑二苯基环丙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三元环上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可作为手性前体将手性碳原子引入反应产物中,为活性化合物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合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环丙烷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例如,海绵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拟除虫菊酯具有杀虫剂活性,冠菌素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活性,环丙唑醇是广泛使用的农用杀菌剂、环丙沙星为广谱高效的消炎药、环丙嘧磺隆为水稻田除草剂。由于环丙烷骨架具有刚性的平面结构和特殊的键角,而且可以带有多个手性中心,近年来也逐渐受到物理有机化学界的关注。
环丙烷类化合物不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由于其具有环丙烷不稳定的三元环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可发生开环加成等反应,易于进行衍生改造,使得环丙类化合物成为一类重要的活性化合物以及合成许多农药和药物分子的关键中间体,因此研究环丙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众多合成环丙烷类化合物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的制备方法。例如,奇凯(大连)化工有限公司的姜殿平等人于2011年11月2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1101249713、名称为“环丙基甲腈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以2,4-二卤代丁酸甲酯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碱,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硫酸氢胺的作用下,反应15~30h,得到1-(1-卤代环丙基)甲酸甲酯,收率最高为80%。该合成环丙烷类化合物的方法存在反应时间长、条件苛刻、收率不高等缺点,不利于环丙烷类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2,2-二苯基环丙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所述结构式中的基团R代表碳原子数为1~4的短链烷烃、环烷烃、卤代烷烃或卤代环烷烃。上述结构式中标记“*”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基于上述,所述结构式中的基团R代表甲基、乙基、正丙基、环丙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或卤代丁基。其中,卤素可以为氟、氯、溴或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2,2-二苯基环丙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
合成二苯甲酮腙以二苯甲酮和水合肼为原料在0℃~100℃合成二苯甲酮腙;
合成二苯基重氮甲烷以乙酸乙酯为溶剂,二苯甲酮腙和氧化剂在0℃~80℃合成二苯基重氮甲烷,然后进行纯化处理,得到二苯基重氮甲烷纯品,其中,所述氧化剂为二氧化锰或氧化汞;
合成目标产物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所述二苯基重氮甲烷纯品与丙烯酸酯在0℃~100℃合成2,2-二苯基环丙甲酸酯类化合物,然后再进行纯化处理制得2,2-二苯基环丙甲酸酯类化合物纯品。其中,丙烯酸酯的化学式为CH2CHCOOR。
基于上述,所述合成二苯甲酮腙的步骤包括:二苯甲酮与40%~90%的水合肼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于60℃~100℃加热回流2~4h,反应结束后冷却结晶即得到二苯甲酮腙。其中,该步骤中的回流温度60℃~100℃为优选温度,例如60℃、70℃、80℃、85℃、90℃、100℃,当然该回流温度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温度,其它温度如10℃、20℃、30℃、40℃、50℃等只要在0℃~100℃内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该步骤合成二苯甲酮腙的路线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手性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手性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2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