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0002.1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喜;张龙飞;田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喜人家(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8/00 | 分类号: | B29D28/00;C09J7/10;C09J7/30;C09J201/00;C09J177/00;C09J123/14;C09J1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设备 | ||
1.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S1、将待处理的可溶性天然纤维共聚物、可溶性聚酰胺共聚物、可溶性聚丙烯共聚物和可溶性聚乙烯共聚物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均匀的共混物;
S2、将S1中制得的共混物铺设在成型槽内,并对成型槽内的共混物进行加热,则共混物加热后,增大分子的运动,从而使得共混物均匀的铺设在成型槽内;
S3、将氧气通入到S2的正上方,从而使得共混物内的分子进行分子自由装技术和硕聚反应后结成胶联集团,在没有通氧气的地区便形成了空洞;
S4、将S3的胶联集团进行静置冷却,从而形成带有网洞的高分子薄膜。
2.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2),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成型槽(3),所述成型槽(3)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和第二安装槽(5),所述成型槽(3)的内侧壁开设有收纳槽(6),所述第一安装槽(4)和第二安装槽(5)与收纳槽(6)连通,所述收纳槽(6)的内侧壁通过两根限位杆(7)分别与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壁和第二安装槽(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根所述限位杆(7)的外侧壁滑动套接有同一个搅拌框(8);
所述搅拌框(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9),所述搅拌框(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框(8)上固定连接有出料机构;
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覆盖板(10),所述覆盖板(10)上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两侧的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上螺纹连接有多根把手螺栓(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12),两个所述连接板(12)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顶盖(9)靠近转轴的一端转动套接在转轴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框(8)外侧壁上的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4),所述旋转轴(14)远离伺服电机(13)的一端与搅拌框(8)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1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根搅拌叶(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搅拌框(8)上的出料管(16),所述出料管(16)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覆盖板(10)靠近固定轴的一端转动套接在固定轴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10)靠近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层(18),所述第二安装槽(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磁铁层(18)匹配的铁块层(19)。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洞高分子成膜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11)包括开设在覆盖板(10)内的空腔(111),所述空腔(1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12),所述覆盖板(10)远离导气管(11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气板(113),所述导气板(113)远离覆盖板(10)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导通槽(114),所述导通槽(114)的内底部与空腔(111)通过通气口(115)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喜人家(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万喜人家(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00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