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硅锰炉尾气生产甲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6123.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颜艺专;李亚琴;常明根;黄长顺;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54 | 分类号: | C07C29/154;C07C29/80;C07C29/151;C07C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016064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锰炉 尾气 甲醇 增压 等温变换 尾气生产 精脱硫 除尘 精馏 脱碳 环保效益 甲醇产品 甲醇合成 尾气燃烧 有机结合 增压工序 粗甲醇 煤化工 化工产品 气量 二氧化碳 合成 排放 生产 | ||
1.一种利用硅锰炉尾气生产甲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硅锰炉尾气依次经除尘、增压、精脱硫、无硫等温变换、脱碳和再增压工序后进行甲醇合成,得到的粗甲醇分离后再经精馏即得甲醇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锰炉尾气经除尘后,体系中尘含量降低至5mg/Nm3以下;
经增压后,体系压力增至2~3MPa,优选2.8MPa;
经精脱硫后,体系中总硫含量小于等于0.1ppm;
经无硫等温变换后,体系中CO干基含量为3~20mol%;
经脱碳后,体系中CO2含量为2~5mol%;
经再增压后,体系压力为5~6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硫等温变换具体包括:将精脱硫后的硅锰炉尾气先经过换热器预热至200~250℃,再进入增湿器,配以次高压过热蒸汽和热水,调节水气比为0~0.6,控制温度在200~250℃,然后进入等温变换炉中进行全气量一次变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高压过热蒸汽参数为压力3.8~5MPa、温度450~540℃;
和/或,所述等温变换炉中使用的催化剂为铜锌系催化剂;
和/或,所述等温变换炉的出口变换气经热量回收并冷却至35~45℃分离冷凝液之后,再进入脱碳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甲醇合成后,将未反应的合成气抽出一部分作为驰放气,其余作为循环合成气进入再增压工序循环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驰放气进行膜分离回收氢气,然后将所得氢气并入再增压工序循环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提氢后的驰放气进行再利用;优选作为邻近装置的燃料气,或作为低热值燃气锅炉的燃料气生产次高压过热蒸汽供所述无硫等温变换工序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硫等温变换工序和所述甲醇合成工序副产低压饱和蒸汽,用于全工序各用能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碳工序的解析气为纯度大于96%的CO2,用于生产尿素、碳酸钠或食品级二氧化碳。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碳采用变压吸附工艺;
和/或,甲醇合成采用等温低压甲醇合成工艺;
和/或,甲醇精馏采用三塔精馏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鄂尔多斯市瀚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61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