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和种植物密度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4905.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鹏;刘建立;张佳宝;黄珊;张苏;赵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孙承尧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密度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和种植物密度测量方法,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测量车和第二测量车;第一测量车和第二测量车分别设置在种植物的种植区域的两侧;第一测量车包括:第一测量器和第一车架;第一测量器固定至第一车架;第一车架上设有显示测量结果的第一显示屏;第一测量器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升降台、第一电机、第一转动台、第一水箱、第一浮板、第一安装座、第一夹持装置、第一UWB传感器、第一长杆和激光扫平仪;第一电动推杆固定至车架并驱动第一升降台沿直线运动;第一电机固定至第一升降台并驱动第一转动台转动。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能够精准测量田间种植物的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和种植物密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田间作物的生长密度是影响收割机控制操作的关键指标。现有的联合收割机收割作业自动控制采用脱粒滚筒转速等参数进行反馈控制,而这个控制过程的关键是根据田间作物的密度、长势等因素对其行驶速度进行控制从而保证脱粒滚筒的转速符合要求。因此,对待收割区域的作物的生长密度进行检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传统的作物生长密度的测量方法是利用航空摄影或卫星云图获取被测田间的作物生长情况的图像。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田地作物的测量分析,测量的数据过于广泛,不能及时提供实时的田间作物密度以满足联合收割机的操控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测量田间种植物密度的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种植物密度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测量车和第二测量车;第一测量车和第二测量车分别设置在种植物的种植区域的两侧;第一测量车包括:第一测量器和第一车架;第一测量器固定至第一车架;第一车架上设有显示测量结果的第一显示屏;第一测量器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升降台、第一电机、第一转动台、第一水箱、第一浮板、第一安装座、第一夹持装置、第一UWB传感器、第一长杆和激光扫平仪;第一电动推杆固定至车架并驱动第一升降台沿直线运动;第一电机固定至第一升降台并驱动第一转动台转动;第一水箱固定至第一转动台;第一水箱内装有水;浮板漂浮在第一水箱内的水面上;第一安装座固定到第一浮板;第一UWB传感器和第一长杆固定至第一安装座;第一夹持装置固定至第一水箱;第一夹持装置在浮板静止时夹持第一安装座从而保证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水箱固定成一个整体;激光扫平仪能够发射水平激光线;第二测量车包括:第二测量器和第二车架;第二测量器固定至第二车架;第二车架上设有显示测量结果的第二显示屏;第二测量器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升降台、第二电机、第二转动台、第二水箱、第二浮板、第二安装座、第二夹持装置、第二UWB传感器、第二长杆和标尺;第二电动推杆固定至车架并驱动第二升降台沿直线运动;第二电机固定至第二升降台并驱动第二转动台转动;第二水箱固定至第二转动台;第二水箱内装有水;浮板漂浮在第二水箱内的水面上;第二安装座固定到第二浮板;第二UWB传感器和第二长杆固定至第二安装座;第二夹持装置固定至第二水箱;第二夹持装置在浮板静止时夹持第二安装座从而保证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水箱固定成一个整体;标尺固定至第二长杆;标尺上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台转动的转动速度不等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动台转动的转动速度。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台转动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动台转动的转动速度。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台转动的速度大于等于50rpm且小于等于70rpm;第二转动台转动的速度大于等于30rpm且小于等于40rpm。
进一步地,第一车架还包括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供用户推动第一测量车使第一测量车在地面上运动;第二车架还包括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供用户推动第二测量车使第二测量车在地面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4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