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着陆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9906.4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米利耶·艾琳妮·斯特林;马修·B·亨德里安;卡什·尼尔·约翰森;杰里米·理查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音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5/04 | 分类号: | B64D4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刘瑞贤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陆 无人驾驶飞行器 正常操作模式 着陆系统 协调控制 正常指令 着陆指令 着陆区 空域 管制 飞行 响应 配置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着陆系统和方法。一种用于在目的地(202)处着陆无人驾驶飞行器(UAV)(102)的系统(100),包括着陆协调控制单元(114),其经配置以响应于UAV(102)进入有关目的地(202)的受管制空域(204),将UAV(102)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着陆模式。正常操作模式包括用于飞行和导航到目的地的正常指令(202)。着陆模式包括进入目的地(202)处的着陆区(200)中的着陆顺序的着陆指令。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用于使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着陆的系统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以有效且有序的方式使UAV自动着陆在目的地处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UAV(也称为空中无人机)正迅速变得为企业和个人可用。例如,某些企业可能利用UAV向客户交付产品。作为另一个示例,个人可驾驶UAV以用于娱乐目的。
某些位置处的空域可能拥堵有相对大量的UAV。此外,为了安全起见,可管制某些空域。例如,可管制机场周围的空域、专业体育赛事周围的空域等,以便限制其中的多个UAV。
此外,许多UAV可在一天的过程中到达特定位置处。例如,各种与商业相关的UAV可到达机场处或机场附近、大城市区域内等的位置。可理解,到达特定位置的许多UAV可能导致UAV在该位置处或附近相互干扰或干扰其他飞行器(诸如商用飞机)。
在某些位置处或其附近可能不允许UAV飞行或着陆。通常,在允许UAV着陆的区域中,需要人为干预以使UAV着陆。随着使用的增加,UAV的数量可超过空域内的商用飞机。由此,在未来,UAV交通的人性化管理和控制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可能证明为困难的。
发明内容
需要一种协调UAV在特定位置处的到达的系统和方法。此外,需要一种用于使UAV自动且安全地着陆在特定位置处的系统和方法。
考虑到这些需求,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使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着陆在目的地处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着陆协调控制单元,其经配置以响应于UAV进入有关目的地的受管制空域,将UAV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着陆模式。正常操作模式包括用于飞行和导航到目的地的正常指令。着陆模式包括用于进入目的地处的着陆区中的着陆顺序的着陆指令。着陆顺序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等待航线。
该系统可包括与UAV分离且不同(distinct)的监控站。监控站可包括着陆协调控制单元。监控站可位于目的地处。在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中,UAV包括着陆协调控制单元。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着陆协调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在着陆模式下接管(overtake)UAV的操作控制以自动将UAV着陆在着陆区。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着陆协调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将着陆指令发送到UAV。
着陆指令可存储在UAV的操作控制单元中。UAV可包括信号传感器,该信号传感器经配置以检测来自着陆协调控制单元的信号。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目的地处着陆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着陆协调控制单元以响应于UAV进入有关目的地的受管制空域,将UAV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着陆模式。正常操作模式包括用于飞行和导航到目的地的正常指令。着陆模式包括用于进入目的地处的着陆区中的着陆顺序的着陆指令。
该方法可包括将着陆协调控制单元设置在与UAV分离且不同的监控站内。任选地,该方法可包括将着陆协调控制单元设置在UAV内。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目的地处着陆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将到达目的地的多个UAV。着陆协调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响应于UAV进入有关目的地的受管制空域,将UAV从正常操作模式切换到着陆模式。正常操作模式包括用于飞行和导航到目的地的正常指令。着陆模式包括用于进入目的地处的着陆区中的着陆顺序的着陆指令。着陆协调控制单元经配置以自动提供多个UAV在着陆区处着陆的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音公司,未经波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9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