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制备方法及生产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16235.6 | 申请日: | 201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沈浩;杜清君;笪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楠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1/32 | 分类号: | C10L1/32;C10J3/48;C10J3/46;C10J3/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设备 制备 气化水煤浆 水煤浆 成浆 传统制浆 工艺关键 盈利水平 有效解决 工艺水 煤浆 改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制备方法及生产设备,对工艺关键点进行创新,改造工艺易于操作,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制备的水煤浆兼具成浆浓度高、流动性和稳定性优良的特点。本发明有效解决传统制浆工艺水煤浆成浆浓度低的问题,实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水煤浆浓度每提高1%,每年企业增加效益在1000万至1500万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煤浆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应用,煤气化技术广泛应用。水煤浆气化技术因气化原料范围比较宽,工艺技术成熟,流程简单,过程控制安全,气化过程碳转化率比较高,可靠程度高,操作弹性大,粗煤气质量好,用途广,单台气化炉的投煤量选择范围广,气化过程污染少,环保性能高等优点,得到在煤化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合理高效的使用成浆性较差的煤种,必须找到提高其浓度的方法。
目前,气流床气化工艺是现代煤化工主要采用的造气工艺,而水煤浆气化工艺是气流床气化工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该气化工艺中为了使水煤浆在正常使用中有较低的粘度,较好的流动性,较高的稳定性,不易产生沉淀。在制浆过程中添加少量的化学添加剂——水煤浆添加剂是必不可少的。以神华煤为主要煤种的气化工艺,传统的水煤浆制浆工艺成浆浓度一般在59~61%,添加比例1~3%,煤浆浓度低,严重影响到气化效率和企业最终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了生产工艺,在保证煤浆流动性、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煤浆浓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添加剂与磨煤水混合制成混合液;
(2)将原料煤注入磨煤机,同时按照计量比例添加步骤(1)所得的混合液;
(3)启动磨煤机对注入的原料煤及混合液进行研磨,得到水煤浆;
(4)将步骤(3)所得的水煤浆经滚筒筛滤去大颗粒后溢流至磨煤机出口槽;
(5)将步骤(4)所得的高浓度水煤浆输送至气化炉,与氧气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生成合成气,供后序装置生产化工产品。
步骤(1)所述磨煤水为工艺原水、化工废水、甲醇洗废水、变换冷凝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步骤(1)所述混合液中添加剂的含量为4%-8%;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混合液中添加剂的含量为5%;
优选的,步骤(2)所述原料煤为粒径小于10mm的气化原料煤
优选的,步骤(2)所述磨煤机的磨煤介质为磨棒,在传统工艺φ55、φ65、φ75的三种规格基础上,添加规格为φ80~88的磨棒,添加比例为25~35%;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混合液的添加量为原料煤质量比的4-8%。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水煤浆的浓度为62-65%;
优选的,步骤(3)所得的部分水煤浆通过管路返回至磨煤机中继续研磨,返回比例为20~30%。
一种高浓度气化水煤浆的生产设备,包括原料煤供应系统、磨煤水槽系统、添加剂槽系统、磨煤机系统、磨机出口槽搅拌器、煤浆槽系统、气化炉系统。
所述原料煤供应系统与磨煤机系统,所述磨煤水槽系统及添加剂槽系统通过管路与磨煤机系统连通,所述磨煤机系统的出料口与磨机出口槽搅拌器连通,所述磨机出口槽搅拌器的出料口与煤浆槽系统连通,所述煤浆槽系统的出料口通过管路与气化炉系统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楠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楠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62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