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2456.6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孟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1M10/635;H01M10/63;H01M10/6568;H01M10/613;H01M10/625;B60L58/24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马振华 |
地址: | 2123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板 电池 工作环境检测 纯电动汽车 隔板 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进气口 烟雾传感器 环境信息 内腔底端 湿度信息 抽气机 出气口 检测 内壁 排湿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均匀的分布在外壳的内腔底端,且垫板与垫板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外壳的由此设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出气口,本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外壳的内部稳定、湿度信息进行检测,从而便于人们实时的对电池所处的环境信息进行检测,同时通过对抽气机的工作进行控制,不仅能够进行降温,而且能够进行排湿作业,从而使得电池能够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运行,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燃油汽车对人类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我国汽车销量居全球首位,为了保护环境,我国选择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为辅的长远发展路线。随着汽车电机技术和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纯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纯电动汽车代表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在纯电动汽车中电池的地位尤为重要,因此实时的对电池工作环境情况进行检测,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对电池的工作环境进行调节,使得电池能够稳定的作业,也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不仅能够对电池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测,而且能够对电池的工作环境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电池能够安全稳定的作业,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均匀的分布在外壳的内腔底端,且垫板与垫板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外壳的由此设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过滤箱,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抽气机,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导线导出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抽气机均通过导线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冷凝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导线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通过管道与冷凝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制冷机通过导线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顶端对应导线导出孔的位置处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外部缠绕有密封缠绕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与盖板上均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内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卡槽,所述盖板的底端对应卡槽的位置处设有卡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箱的内部靠近连接管的位置处设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侧面的过滤箱内依次设有PP棉过滤板和多孔材料吸水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侧面底端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底端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外部套接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管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内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2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