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引线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1257.3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弓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麒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5324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元件 封装 引线 框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引线框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框架铰接在一起,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且所述框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有十六组,且十六组所述第一凸台分别位于框架的下表面四边上,其中两组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开口处设有挡板,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贯穿出第一凹槽,所述底板和框架的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也开设有十六组,本发明便于半导体元件的安装固定工作,便于引线框架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线框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目前,半导体元件封装用的引线框架,不便于半导体元件的安装固定工作,不便于引线框架的安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引线框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引线框架,便于半导体元件的安装固定工作,便于引线框架的安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导体元件封装的引线框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框架铰接在一起,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杆,且所述框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有十六组,且十六组所述第一凸台分别位于框架的下表面四边上,其中两组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开口处设有挡板,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贯穿出第一凹槽,所述底板和框架的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也开设有十六组,且十六组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底板的上表面四边,所述底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通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其中两组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底端固定设有引线端子接触片,所述引线端子接触片的一端贯穿出第二凹槽位于底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凸台置于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横杆的一端贯穿出第二通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心设有载片台。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下表面设有耐高温硅胶垫片,所述耐高温硅胶垫片的面积与支杆下表面的面积一致。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挡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的下表面设有橡胶绝缘垫片,所述橡胶绝缘垫片的面积与第一凸台下表面的面积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与第二凹槽的内径一致,且所述第一凸台完全置于第二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一致,通过横杆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一致。
优选的,为提高本结构的载片数量,满足使用要求,所述载片台为双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载片区和第二载片区;所述第一载片区和第二载片区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载片区顶部两侧设有滑槽轨道,所述第二载片区两侧的相应位置设有卡接片,所述第二载片区由一侧推入第一载片区内,通过滑槽轨道与卡接片的连接,实现第二载片区的安装;所述第一载片区内安装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载片区内安装第二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麒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泰州麒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1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游离DNA提取试剂盒
- 下一篇:超薄光学镜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