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07198.2 | 申请日: | 2018-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左彪;李成;王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92/00 | 分类号: | C08F292/00;C08F21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代芳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曹***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接枝 密度 聚合物 分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由单晶硅片制备得到SiO2/Si基片,然后在SiO2/Si基片表面自组装引发剂单分子层;所述引发剂为22‑(三氯硅烷基)二十二碳基‑2‑溴‑2‑苯基乙酸酯;最后在氮气保护下,与溴化亚铜、苯乙烯、五甲基二乙基三胺和甲苯反应,制备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分子刷的厚度为55~65nm,接枝密度为1.21~1.23chains/nm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分子刷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组装体系,其分子链一端通过共价键固定于固体表面上,可有效调节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胶体稳定剂、生物材料、海洋防污、润滑及微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生物材料领域,通过在固体表面制备亲水性的聚合物分子刷,可以减弱固体表面与蛋白质之间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例如生物细胞,细菌等在表面或界面的沉积。
聚合物分子刷的接枝密度决定分子链的构象以及分子刷的物理性能。低接枝密度分子刷内的分子链构象呈无规线团结构;增加分子刷的接枝密度可使分子链逐渐伸展;当接枝密度足够高的时候,高分子链呈现类似“毛刷”结构,表现出玻璃化温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弹性模量增大、表面摩擦系数减小等一系列显著优于常规聚合物的物理性质。例如,对于聚苯乙烯分子刷而言,当其接枝密度从0.1nm-2提高到0.6nm-2时,其玻璃化温度可以提升60℃,展现出超高的热稳定性。现有技术中,针对聚苯乙烯体系,Yamamoto等认为利用常用引发剂二溴异丁酰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分子刷的饱和接枝密度为0.6chains/nm2。因此,提高聚合物分子刷接枝密度是提升其物理性能的关键,是优化分子刷材料相关性能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分子刷链之间的位阻和体积排斥等作用,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的制备仍然是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方法能够制备得到接枝密度为1.22nm-2的聚合物分子刷,大大提高了聚合物分子刷的接枝密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单晶硅片浸没于浓硫酸和过氧化氢水溶液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将加热后的单晶硅片依次进行洗涤和吹干处理,得到SiO2/Si基片;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SiO2/Si基片浸没在引发剂溶液中,进行静置处理,得到引发剂功能化的SiO2/Si基片;所述引发剂为22-(三氯硅烷基)二十二碳基-2-溴-2-苯基乙酸酯;
(3)氮气保护下,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引发剂功能化的SiO2/Si基片、溴化亚铜、苯乙烯、五甲基二乙基三胺和甲苯混合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超高接枝密度聚合物分子刷。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SiO2/Si基片中二氧化硅层覆盖在硅基片表面;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5~2.5nm。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过氧化氢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35%,所述浓硫酸和过氧化氢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5~3.5:1。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100℃;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50~7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溶液的溶剂为甲苯;所述引发剂溶液的浓度为0.5~1.5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7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