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防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00361.2 | 申请日: | 2018-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以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以仁 |
| 主分类号: | B66B7/04 | 分类号: | B66B7/04;B66B13/30;B66B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防坠装置,设置于一具有两个运行导轨的电梯井内,包括有:一电梯车厢、一门机系统及两个乘场门。电梯车厢包括有两个车厢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每一车厢门具有至少一第一对位部,两个导靴及两个安全钳分别对应两个运行导轨,门机系统设置于电梯车厢上,并驱动两个车厢门开启或关闭,两个乘场门设置于每楼层并对应两个车厢门,每一乘场门具有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其具有至少一分别对应至少一第一对位部的第二对位部,当至少一第一对位部及至少一第二对位部未正确定位而两个乘场门开启时,至少一防坠屏蔽门可阻挡于两个乘场门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防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装设于乘场门(厅门、外门)内的防坠屏蔽门,来增加电梯使用者搭乘电梯稳定性的电梯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及都市化的发展,在能有效利用土地并具有多样化用途的前提下,各式各样高楼层的公寓及商业大楼等成为都市中最常见的建筑物,而为了方便使用者移动至各楼层,大楼中的电梯装置变成不可或缺的移动手段。
一般而言,电梯装置采用曳引驱动方式,以设置于顶端楼层的曳引机作为驱动机构,利用钢索绳挂设在曳引机上,将钢索绳一端悬吊电梯车厢,另一端悬吊配重块,通过曳引机的转动,使曳引机及钢索绳产生曳引力来驱使电梯车厢上下运动。
然而,目前一般电梯只有一套刹车制动系统,且安装在建筑物的顶楼电梯机房内,且其线路复杂,电气零件接点众多,只要有一个电气零件接点接触不良或故障,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事故,此事故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搭乘电梯的人员,正在进出,此时,电梯刹车系统突然失灵,不论电梯往上或往下运行,对于搭乘电梯的人员,皆会造成重大伤亡意外,第二类:因电梯刹车系统突然失灵,电梯车箱未停在被指定的楼层,当被指定的楼层电梯乘场门(层门)打开后,搭乘电梯的人员,稍有不注意,就会踩空,而跌入电梯井的底部,造成严重伤亡意外事件,本发明则可避免此类意外事件发生,保障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
国内外各大电梯制造商,都在积极为电梯暴冲夹人的伤亡事件,寻找解决方案而努力,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成熟的技术为各大电梯制造商所采用,因此电梯暴冲夹人的伤亡事件,层出不穷,时有所闻,例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599533B(电梯防暴冲方法及其结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614204B(电梯非预期性位移的瞬间制动保护装置),是为解决电梯暴冲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方案,因这两个技术方案使用了多个电子元件,相对的零件数越多,故障率也就相对提高,而电子元件一般不易从外观判别其好坏,定期维修保养也不易察觉,如果遇上停电,其制动刹车效果无法发挥,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创作结构简单,未使用电力,不受停电的影响,一旦原有制动刹车失效,不论电梯车厢,停在电梯井道任一位置,电梯使用者进出电梯,均可获得最大安全保障。
另外,为解决已知电梯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国内外各大电梯制造商,都在积极为因搭乘电梯而地井的伤亡事件,寻找解决方案而努力,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成熟的技术为各大电梯制造商所采用,因此电梯地井的伤亡事件,层出不穷,时有所闻,例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526390B(升降机的进入防地装置)是为解决电梯地井伤亡事件,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明装置,虽可避免地井伤亡事件发生,因其有第一栅状带、第二栅状带的装置,造成电梯维修保养人员,要进入电梯车厢上,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以及要至电梯井底部,捡拾搭乘电梯的人员不小心从车厢门与乘场门之间的缝隙所掉落的小物品,如钥匙、银行卡等,将会增加困扰,电梯井无法进入,而本发明无此缺点,再者,电梯车厢下有随行电缆,后有对重导轨,电梯机坑底有车厢缓冲器,机坑底墙壁有爬梯,这些皆是电梯必要设备设施,因空间有限,不论是既有电梯或是新设的电梯,如要加装中国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TW I526390B(升降机的进入防地装置),对于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将滞碍难行,无法施作,而本发明是在乘场门内,装一防坠屏蔽门,运用重力自然法则,构造简单,不影响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电梯使用者,可以获得绝对的安全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以仁,未经李以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0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防暴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节材型电梯井道电缆布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