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农机具触土部件仿生曲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0050.6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8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泓;李莹;赖庆辉;王晓阳;张兆国;高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曲面 触土部件 构建 逆向工程 拟合 光滑连接 截取 曲线拟合方程 设备技术领域 背部曲线 工作阻力 曲线轨迹 体表形态 等宽 犁铧 能力强 土壤 农业机械 点云 减小 犁体 平行 原型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农机具触土部件仿生曲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仿生曲面结构以五条曲线拟合方程拟合一个曲面,曲面一端以一段圆弧为横截面截取,曲面另一端光滑连接而成;构建方法具体为:基于逆向工程技术与仿生学理论,以砂鱼蜥背部体表形态为原型获取点云并提取多条背部曲线,选取背部五条平行等宽的曲线,将曲线轨迹拟合为方程式;最终以一段圆弧为横截面截取且将五个方程式拟合的曲面光滑连接,进行组合完成仿生曲面结构的构建。本发明的仿生曲面结构作为仿生曲面犁铧触土部件应用于实际时触土部件插入土壤能力强,工作阻力小,并且减小了犁体曲面对土壤的破坏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农机具触土部件仿生曲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主要运用逆向工程技术与仿生学理论设计出仿生曲面结构,此结构可应用到农机具触土部件中,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最消耗能量的环节之一,因此需要通过对耕作过程的优化降低农机具,人工等消耗。在耕作中农机具的使用是最多的,而在众多的农机具触土部件中,曲面犁的应用相对较多。犁的主要应用于:灌溉渠系、珀塘工程、耕翻等。而我国近年来由于干旱农田土壤层状况过于疏松干旱,造成了大量沙尘天气,这一现象就是由于传统犁年复一年的翻耕土壤,揭开了土壤风湿水蚀的入口,地表裸露,加大了蒸发面,失墒严重。为了保墒,人们不得不采用耙、耱、镇压等多道作业;为了利于播种,人们又不得不旋耕整地。这样的“精耕细作”,已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不仅如此众多农民在使用犁耕作时,犁壁曲面的工作阻力大,作业速度慢,地表土壤破坏严重等问题,也困扰着众农民。机械多次进地作业,既破坏了土壤结构,又增加了作业成本,导致了增产不增收的恶果。为改善土壤破损问题,广大设计人员和学者针对犁体曲面的设计也做出相应研究,但再设计过程中犁体曲面的设计问题的也一直困扰着广大设计人员和学者。
仿生结构设计是把生物中所蕴含的某些优势转化成机械结构的参数和结构特征,从而实现从其内在的生物特征到外在的几何结构在工程领域的拓展。针对上述问题本人根据仿生学原理,采用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一种仿生曲面结构。采用逆向工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广大设计人员和学者再设计过程中犁体曲面的制作问题;更有效的解决了众农民的“精耕细作”问题,防止土壤板结以及犁壁磨损严重等问题。仿生曲面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农机具触土部件的入土阻力大等问题。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在工程技术职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职员首先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利用CAD技术建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终极将这个模型转进制造流程,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周期。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向设计”。逆向工程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简单地说,逆向工程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模型,反向推生产品的设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的过程。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农机具触土部件仿生曲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用于克服传统农机具曲面触土部件工作阻力大,破土难能耗高,对地表土壤破坏大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触土部件作为耕作时磨损较为严重的主要部件,其仿生结构设计是在对沙漠动物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沙漠动物中砂鱼蜥破土钻土能力强,再以300mm/s的速度在沙土中快速移动时,表皮与土壤产生严重的摩擦,但砂鱼蜥表皮并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在长时间与土壤接触过程中砂鱼蜥表皮进化形成了优良的几何结构和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不但破土能力高,且土壤摩擦阻力小,这为农机具触土部件的几何形状的优化提供了仿生设计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0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