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9483.6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唐为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41/22;F02D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压力传感器 气瓶 燃料切换 燃料供给控制 发动机系统 方法和装置 存储介质 记录 指令 汽车技术领域 单位时间段 周期性采集 阈值时 发动机 采集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周期性采集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气瓶内部的压力值;判断采集到的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是否处于设定范围内;当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处于设定范围内时,记录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判断在单位时间段内,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当所述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输出燃料切换指令,所述燃料切换指令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燃料切换为燃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的能源,采用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作为汽车能源与燃油相比,汽车尾气排放水平大幅度下降,能够大幅度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抗爆性,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因此燃油-CNG双燃料汽车颇受出租车市场的欢迎。燃油-CNG双燃料汽车基于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能够判断燃气(CNG)的剩余量,因此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 Unit,ECU)将气瓶高压压力作为在燃气消耗完毕时切换燃料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方法包括:周期性采集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气瓶内部的压力值;判断采集到的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是否处于设定范围内;当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处于设定范围内时,记录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判断在单位时间段内,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当所述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输出燃料切换指令,所述燃料切换指令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燃料切换为燃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的采集频率为10-20Hz,所述单位时间段的长度为3-5秒。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阈值为90%-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不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小于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采用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不处于设定范围内时,输出故障提示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系统燃料供给控制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周期性采集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气瓶内部的压力值;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采集到的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是否处于设定范围内;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处于设定范围内时,记录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单位时间段内,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低于设定值的比例;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输出燃料切换指令,所述燃料切换指令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燃料切换为燃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的采集频率为10-20Hz,所述单位时间段的长度为3-5秒。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阈值为90%-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记录的所有气瓶高压压力传感器信号中不低于设定值的比例小于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采用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9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