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判定车辆退役电池筛选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86616.4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0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文;厉运杰;丁绍玉;宋孝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金凯 |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远程 监控 数据 判定 车辆 退役 电池 筛选 方法 | ||
一种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判定车辆退役电池筛选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对单体进行筛选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且工作量巨大的技术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退役电池组在整车运行过程中远程监控数据;S200、根据远程监控数据判定退役电池组健康状态;S300、根据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进行筛选,报废或回收再利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判定车辆退役电池筛选方法,可以结合远程监控数据判定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级,起到对电池组进行筛选,避免对单体进行筛选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工作量巨大,节约退役电池再利用的筛选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判定车辆退役电池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指通过对汽车使用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次使用,动力电池被淘汰后,完全可以被用在包括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站、储能电站、路灯以及通讯基站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所。
但目前对退役电池的筛选成为电池二次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内现有检测退役动力电池的再利用、筛选成组方法主要针对单体电池进行容量、内阻、自放电筛选再成组,但方法缺点在于需要针对单体电池依次测试、筛选,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工作量巨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判定车辆退役电池筛选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对单体进行筛选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且工作量巨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获取电池组在整车运行过程中远程监控数据;
(2)获取电池组在整车运行过程中远程监控数据中的使用地区、使用时间、使用温度、充放电次数、使用SOC区间,使用里程数、使用电池组放电容量;
(3)根据所述比较判定退役电池健康状态;
(4)结合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进行回收再利用。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1)中,电池组在整车运行过程需要记录远程数据记录整车运营类别。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2)中,远程监控数据中的使用温度是布置在电池包内部的温感采集的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电池包运行的温度范围。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2)中,远程监控数据中的使用地区可以判定车辆运行的基本路况及车辆运行的外部温度。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2)中,远程监控数据中的充放电次数、使用SOC区间可以判定车辆循环次数、用户使用习惯,推测电池组容量衰减。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2)中,远程监控数据中的里程数为整车运行的总里程数,同时记录整车单次续航里程。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2)中,远程监控数据中的使用电池组放电容量为整车在预备退役时进行容量测试,同时对比该电池组出厂电池组容量,判定电池组容量保持率。
进一步方案,对比退役电池组容量进行分级,容量等级可分为01,02,03,04……等级,电池组容量越低,梯次利用等级越低,在相同容量区间内的模块再进行以下等级划分。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3)中,根据整车运行里程数/单次续航里程对退役电池进行分级。该整车运行里程数/单次续航里程称之为车辆循环次数,例如车辆循环次数为1000周以下为等级A1,1000周-1200周之间为等级A2,1200周以上为等级A3。
进一步方案,在所述步骤(3)中,根据使用温度对退役电池进行分级。该车辆运行过程中温度范围在<30℃为等级B1,温度范围<40℃为等级B2,温度范围<50℃为等级B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6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