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总线协议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8566.7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1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苑;楚杰;谢晓锋;陈海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44288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赛;蔡碧慧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板卡 伺服驱动器 采集模块 多总线协议 测试装置 待测对象 工控机 接口板 测试 测试过程 人力成本 协议测试 | ||
本发明提供的多总线协议测试装置,包括工控机、第一总线板卡、第二总线板卡、第三总线板卡、第四总线板卡、第一伺服驱动器组件、第一采集模块、第二伺服驱动器组件、第二采集模块、第三伺服驱动器组件、第三采集模块、第四伺服驱动器组件、第四采集模块以及接口板。本发明的多总线协议测试装置,通过将多个不同种类的总线板卡与工控机连接,每个总线板卡分别连接有伺服驱动器组件以及采集模块,最终通过接口板与待测对象连接,可以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种类的待测对象进行协议测试,节省了测试的时间,减少了测试过程中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测试领域,尤其涉及多总线协议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常见的设备测试系统仅针对待测设备的机械结构、电气特性、高低温测试等,无法对总线协议通讯情况进行测试,或者市场上有非常少的一部分设备测试,但是其仅是对一种总线设备的部分协议特性的测试,并不能同时实现多个总线设备的测试且测试内容不全面,需要大量测试工作,增加了测试成本,耗费了大量的测试时间,测试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总线协议测试装置,其能解决且目前的设备测试是对一种总线设备的测试,并不能同时实现多个总线设备的测试,仅能对待测设备机械结构、电气特性、高低温测试而不能对总线协议通讯情况进行测试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总线协议测试装置,包括工控机、第一总线板卡、第二总线板卡、第三总线板卡、第四总线板卡、第一伺服驱动器组件、第一采集模块、第二伺服驱动器组件、第二采集模块、第三伺服驱动器组件、第三采集模块、第四伺服驱动器组件、第四采集模块以及接口板,所述工控机通过PCI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总线板卡、第二总线板卡、第三总线板卡、第四总线板卡连接,所述第一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总线板卡连接,所述第一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板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总线板卡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板连接,所述第三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三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总线板卡连接,所述第三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三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板连接,所述第四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四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四总线板卡连接,所述第四伺服驱动器组件和所述第四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板连接,所述接口板与待测对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总线板卡为CANopen板卡,所述第二总线板卡为EtherCAT板卡,所述第三总线板卡为Powerlink板卡,所述第四总线板卡为Profibus板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采集模快为CANopen IO模块,所述第二采集模块为EtherCATIO模块,所述第三采集模块为Powerlink IO模块,所述第四采集模块为Profibus IO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数字输入模块、第一数字输出模块、第一模拟输入模块以及第一模拟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数字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一数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模拟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一模拟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模块包括第二数字输入模块、第二数字输出模块、第二模拟输入模块以及第二模拟输出模块,所述第二数字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二数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模拟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二模拟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三采集模块包括第三数字输入模块、第三数字输出模块、第三模拟输入模块以及第三模拟输出模块,所述第三数字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三数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模拟输入模块与所述第三模拟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四采集模块包括第四数字输入模块、第四数字输出模块、第四模拟输入模块以及第四模拟输出模块,所述第四数字输入模块与所述第四数字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四模拟输入模块与所述第四模拟输出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8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