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制油罐内衬结构及内衬改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7965.1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9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念;李安静;余峰;肖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90/50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李满 |
地址: | 43003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制 油罐 内衬 结构 改造 工艺 | ||
1.一种钢制油罐内衬结构的改造工艺,它包括钢制罐壁(1)、底涂层(2)、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外层(3)、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内层(7)和导电涂层(8),其中,导电涂层(8)的外侧粘接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内层(7)的内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外层(3)的外侧粘接底涂层(2)的内侧,底涂层(2)的外侧粘接钢制罐壁(1)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衬布层(4)、蜂窝芯层(5)和第二衬布层(6),所述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内层(7)的外侧粘接第二衬布层(6)的内侧,第二衬布层(6)的外侧粘接蜂窝芯层(5)的内侧,蜂窝芯层(5)的外侧粘接第一衬布层(4)的内侧,第一衬布层(4)的外侧粘接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外层(3)的内侧;所述蜂窝芯层(5)的各个蜂窝槽(5.1)的内侧端口均由第二衬布层(6)密封,各个蜂窝槽(5.1)的外侧端口均由第一衬布层(4)密封;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特征:
步骤1:在油罐内部强制通风并检测,将油罐内残留的油气浓度降至爆炸极限以下;
步骤2:在油罐清罐后,对油罐内表面进行除锈;
步骤3:在油罐内表面喷涂环氧底漆,形成底涂层(2),同时环氧底漆对油罐内表面进行修复;
步骤4:在底涂层(2)上喷涂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外层(3);
步骤5:制作中间间隙层,中间间隙层采用1~3.5mm厚蜂窝芯层(5),蜂窝芯层(5)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衬布层(4)和第二衬布层(6)密封,并在蜂窝芯层(5)的各个蜂窝槽(5.1)内填充有油体泄漏检测介质,第一衬布层(4)与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外层(3)粘接;
步骤6:在第二衬布层(6)上喷涂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内层(7);
步骤7: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内层(7)上涂刷或喷涂导电涂层;
所述步骤2中,在油罐清罐后,利用机械臂集成除锈设备,采用砂石和高压水混合,对油罐内表面进行自动喷射除锈;
所述步骤3中,所述底涂层(2)为0.4~0.6mm的环氧底漆,测量底涂层(2)与油罐内表面的拉脱力,保证拉脱力≥5.5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层(5)的各个蜂窝槽(5.1)内均填充有油体泄漏检测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体泄漏检测介质为压缩空气或氯化钙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外层(3)和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混合内层(7)的厚度范围为3~5mm,所述导电涂层(8)的厚度范围为0.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层(5)为铝蜂窝芯层或纸蜂窝芯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蜂窝槽(5.1)侧壁均设有贯通孔(5.2),相邻的蜂窝槽(5.1)分别通过对应的贯通孔(5.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油罐内衬结构的改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油罐内残留的油气浓度低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79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体型罐
- 下一篇:一种储罐罐顶和罐壁的外部连接结构以及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