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61568.3 | 申请日: | 201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8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 发明(设计)人: | 胡尚军;阳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辰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13 | 代理人: | 宋倩 |
| 地址: | 53319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红茶 薄摊 复烘 揉捻 清香 茶叶加工技术 散发 发酵进程 室内自然 鲜叶采摘 辣味 发酵室 发酵叶 青草味 青绿色 清香味 青色 茶梗 茶青 成条 初烘 摊凉 条索 萎凋 足干 晾晒 制作 青草 | ||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摘后经过24‑25℃、相对湿度为60‑80%的室内自然萎凋6‑15h,以茶梗叶萎软青草气消失,散发清香,在阳光下薄摊晾晒10‑20min至茶青有余温即可揉捻;揉捻60‑90min至条索匀整、成条率达80%以上,散发清香味即可进行发酵,发酵室温度25℃、湿度90%以上。以薄摊不超10cm、以发酵温度不超28℃为准,发酵进程以青草味消失、青辣味散去,发酵叶由青绿色至花青色至黄绿色至黄红色至红色开始出现清香为度,发酵时间3h‑4h。初烘以105℃烘至8‑9成干,及时摊凉静置8‑10h再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以80‑90℃烘至足干,约30mi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现有的红茶由于加工工艺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现有技术的茶叶萎凋程度不够均匀,发酵厚度一般为15cm以上,翻堆频次为半个小时以上翻堆一次,茶叶发酵厚度过厚且翻堆频次较低,茶堆厚度大会出现茶堆中心温度比周围高,发酵较快,而周围的温度低,发酵慢,在这一快一慢中出现品质不一致的几率就高,产品品质不稳定,导致茶叶发酵中有闷水味,发酵后茶叶容易发出酸馊味,加工得到的成品茶泡水后汤色不够透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红茶茶叶发酵中有闷水味,发酵后茶叶容易发出酸馊味,加工得到的成品茶泡水后汤色不够透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复烘工艺制备而得,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采摘:用提采法采摘粗嫩一致无死伤的鲜茶叶芽尖、特级叶、一级叶,分级归类采摘;
B、萎凋:将鲜茶叶摊放于萎凋槽中,先置于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为60-80%的室内自然萎凋6-15h,直至茶梗叶萎软青草气消失,散发清香;再置于上午10时前或者傍晚16时之后的日光下萎凋10-20min至茶青有余温即可揉捻,萎凋茶叶的摊青厚度为5-8cm;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
第一次揉捻机不加压揉捻,揉捻机转速为60转/min,揉捻30-40min后解块散热;
第二次揉捻机加压揉捻,揉捻机转速为45转/min,揉捻30-50min后解块散热;加压揉捻采用轻-重-轻往复循环的方式,揉捻至成条率为80%以上,茶条泛黄红有清香气;
D、发酵:将揉捻过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喷雾发酵,在发酵室内茶叶摊放厚度为8-10cm,发酵温度为25℃,湿度保持在90%以上,15-25min翻堆一次,持续发酵3-4h,直至茶叶呈红色;
E、初烘:发酵后的茶叶在105℃的高温下进行烘干,直至茶叶中含水量为15-20%,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冷却槽内风冷至20-25℃;
F、复烘:初烘后的茶叶静置8-10h后再放入烘干箱内烘干30min,复烘的温度为80-90℃,然后再将茶叶放入冷却槽内风冷至常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1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兰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拟手工加工的内部供热式茶热炒青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