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0223.6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万涛;李玉;范叶平;马冬;杨德胜;魏永;郭瑞祥;尚守卫;李翔宇;张地;操李节;刘小明;汤晓君;赵林;孙奉林;郭政;汪鹏;周盼;张锐;钱婧;张子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4;H04L12/26;G06F16/53;G06F16/583;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王丽丽;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行为 网上行为 安全管控系统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网络用户身份 行为数据信息 用户生物特征 后台数据库 动态感知 动态量化 分级预警 分析检测 属性数据 网络空间 网络用户 网上用户 行为规则 用户身份 有效实现 数据处理 融合 安全 监控 认证 审计 评估 预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系统及方法,包括:(1)建立后台数据库,包括用户生物特征和行为规则属性数据;(2)获取网络用户身份以及行为数据信息;(3)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4)对用户行为进行识别;(5)对用户行为操作进行审计;(6)对用户行为安全进行风险防控。本发明能够弥补传统技术对海量行为数据处理的限制,同时准确预测网络用户的行为类别,快速对网上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检测,能够对网络空间用户行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有效实现对网上行为安全的动态感知,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估,并实现分级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认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正逐步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保证网络的信息安全,更有效地检测和防御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同时呈现,社交网络兴起,大量的音频、文本、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行为数据出现,使得用户的行为和情绪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
大量案例表明,通过对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的行为数据挖掘和检测,可以有效地提升内容安全管理的水平。然而,基于网络用户的行为数据,依靠现有的技术来准确地预测用户的类别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传统的分类方法,其分类器往往准确度不够;另一方面,传统单机的数据解决方式已经不能快速有效处理这些行为数据,这都给网上行为安全管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系统及方法,实时有效地监测网络异常行为、用户误操作,实现网上用户管理、网络应用控制、敏感信息审计功能,解决因接入互联网而引发的访问违规、信息泄漏、应用违规等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台数据库模块,用于建立真实身份下的生物特征属性以及正常操作下的行为规则属性数据库,所述生物特征属性包括人脸和指纹,所述行为规则属性包括用户移动设备信息、线下移动位置信息、移动应用交互信息,以及在网站访问中线上和线下的数据;
数据获取模块,用户获取网络用户身份以及行为数据信息;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实名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以及信任评估;
行为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的网上行为数据与预定义的违法数据进行比对;
行为审计模块,用于对用户的网上行为进行记录统计,提供网络行为日志及用户操作日志;
风险防控模块,用于对系统异常、网络异常、用户互联网违规行为,以及外发内容不合规行为进行统一报警管理,提供分级报警信息。
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后台数据库,包括用户生物特征和行为规则属性数据,所述生物特征属性包括真实身份下的人脸、指纹信息;所述行为规则属性包括正常操作下的用户移动设备信息、线下移动位置信息、移动应用交互信息,以及在网站访问中线上和线下的数据;
(2)获取用户身份和行为数据,其中,用户身份数据通过手机拍摄、PC摄像头拍摄、录入账号信息方式进行获取,所述行为数据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平台根据网站访问用户行为的不同维度指标来获取一段周期连续时间内不断更新的用户行为数据,并将用户信息统一为全局唯一标识;
(3)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通过采集用户生物特征属性与后台数据库生物特征属性比对,对用户身份进行可靠核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0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字证书的破解风险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