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0683.0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16 | 分类号: | G01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器 载荷 传感器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总成,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第一油槽开口于壳体上表面;耐磨活塞,活动设置于第一油槽内;压电元件,设置于与第二油槽相对的壳体下表面上;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设置于压电元件上下表面,且通过导线与线路插接口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结构,牵引销压在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耐磨活塞上,随着挂车的载重的变化,牵引器载荷传感器所承受的载荷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作用于压电材料上,并通过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上下电极间形成对应变化的电压信号,从而可以反应出牵引器所承受的载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载重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总成。
背景技术
牵引车通过牵引器和牵引销05相互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牵引车01和挂车02的结合。在使用过程中,挂车02会将其载荷分摊到牵引器上,因此,牵引器03的载荷为挂车载重减去压在挂车后轮上的载荷,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中的牵引器结构如图2所示,设置有和牵引销配合连接的安装孔04。牵引销及牵引销与牵引器配合如图3和图4所示。目前在牵引车研发时,通常根据挂车吨位和牵引车的力学受力结构来计算挂车分摊在牵引器上的载荷G,而无法实时准确的测量牵引器上实际承受的载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在牵引车研发时,无法实时准确的测量牵引器上实际承受的载荷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通过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槽开口于所述壳体上表面;
耐磨活塞,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槽内;
压电元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油槽相对的壳体下表面上;
上电极,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上表面与所述壳体下表面之间,且通过导线与线路插接口连接;
下电极,设置于所述上电极相对的所述压电元件下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所述线路插接口连接。
在所述耐磨活塞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圈的密封环槽,在每个所述密封环槽内均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线路插接口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壳体呈U型或半圆形,所述第一油槽的形状及所述第二油槽的形状均与所述壳体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螺栓孔。
一种牵引器总成,包括牵引器、牵引销及上述任一项的牵引器载荷传感器;
所述牵引器上设置有牵引销插孔,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开口部与所述牵引销插孔相对固定于所述牵引器上;
所述牵引销通过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开口部插入到所述牵引销插孔处,且牵引销与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耐磨活塞上表面压接。
在所述牵引器的牵引销插孔周边设置有螺纹安装孔,与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壳体上的安装螺栓孔相对应。
所述牵引销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及第四圆柱体;
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其余三个圆柱体的直径,且第三圆柱体的直径最小,且所述牵引销插入到所述牵引销插孔后,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套于所述第三圆柱体处,且第二圆柱体的下表面与所述耐磨活塞上表面压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0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