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7783.8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桂林;赵奎军;臧淑英;刘建丽;魏淑梅;许茂森;李秀菊;崔薇;马欣然;陈伟;智刚;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氧环境 细菌 培养管 载玻片 制造 粘贴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长方体形 标签区 玻璃质 封口胶 上表面 粘贴 制作 透明度 封闭 | ||
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包括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及装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两部分,所述的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由载玻片(1)、培养管(2)、封口胶(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玻片(1)是固定和封闭培养管(2)的平板,为透明度较好的玻璃质,呈长方体形,在载玻片上表面的一端用于粘贴标签纸,其余部分用于粘贴和固定培养管(2),粘贴标签纸的区域为标签区(10),其余部分为粘管区(9)。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细菌培养时,将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特别是对某些特殊环境中的细菌,细菌培养尤为困难。比如在秸秆还田实验中,最常使用的秸秆促分解物质为各种菌制成的菌剂,这些菌在初期筛选时,对秸秆成分特别是纤维素,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即可将实验用的纤维素分解完毕,但是,一旦它们用于大田,则会彻底失去它们的分解活力;在盐碱地修复实验过程中,同样发现,有些细菌在实验室内能够较好的生长,活性也较高,但是,一旦它们用于大田,它们也会彻底失去分解活力。如何让具有较高分解纤维素等活性的特殊细菌在野外实际环境中得以应用推广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必须找到细菌在野外为什么不发挥作用的原因,经过研究发现,细菌在野外之所以不发挥作用,是因为很多细菌在发挥作用时需要如果环境中氧气含量较多,则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利用将培养管粘贴在载玻片上,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在培养管内添加液体培养基,缩小培养管内的空间,用封口胶密封后,外界气体进不来,从而达到人为制造一个微氧环境,为一些需要微氧环境的特殊细菌提供一个适于生长的空间,进而解决培养需要微氧环境的特殊细菌的目的。发明一种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如何让具有较高分解纤维素等活性的特殊细菌在野外实际环境中得以应用推广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该种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是利用将培养管粘贴在载玻片上,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在培养管内添加液体培养基,缩小培养管内的空间,用封口胶密封后,外界气体进不来,从而达到人为制造一个微氧环境,为一些需要微氧环境的特殊细菌提供一个适于生长的空间,进而解决培养需要微氧环境的特殊细菌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和方法,包括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及装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所述的人为制造微氧环境培养细菌的装置由载玻片1、培养管2、封口胶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玻片1结构和功能同公知的载玻片,是固定和封闭培养管2的平板,为透明度较好的玻璃质,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76毫米,宽度为26毫米,厚度为1-3毫米,在载玻片上表面的一端用于粘贴标签纸,其余部分用于粘贴和固定培养管2,粘贴标签纸的区域为标签区10,其余部分为粘管区9;标签区10是载玻片1上表面用于粘贴标签纸的区域,呈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26毫米,标签纸于培养管2粘贴固定在载玻片1上后,将欲培养的样品信息、培养基种类、操作人姓名和制作时间写在标签纸上;粘管区9是载玻片1上表面除了标签区10的其余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77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