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6362.3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雄;马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0N2/4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缸缸体 汽车底盘 防撞梁 安全系统 汽车被动安全 驾驶员座椅 安全气囊 液压缸 滑道 汽车 液压缸顶杆 固定机构 滑道连接 滑动连接 汽车配件 气囊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包括一级安全系统和二级安全系统,二级安全系统包括设置在汽车底盘四周的防撞梁,防撞梁通过液压缸顶杆与设置在汽车底盘内侧液压缸缸体连接,液压缸缸体下侧的汽车底盘上安装有液压缸滑道,液压缸缸体通过固定机构与液压缸滑道连接,液压缸缸体还通过连杆与驾驶员座椅连接,驾驶员座椅滑动连接在座椅滑道的上侧;一级安全系统包括设置在汽车底盘四周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安装在防撞梁远离汽车底盘一侧的凹槽中。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将汽车四周的防撞梁与液压缸缸体连接,并在防撞梁上设置气囊,可在汽车四周任意位置遭受撞击时,为汽车及其内部人员提供最佳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防撞系统主要是从两方面开展的,一是增加保险杠,加强车身硬度;二是安全气囊,保障驾驶人及乘车人的安全。增加保险杠虽然增加了车身的硬度,但在碰撞过程中车身仍然会发生了变形,而且对碰撞的力度没有丝毫的减损,而现有的安全气囊大多设置在车内,只能对车内的人员起到保护作用,而无法对车身进行保护,无法降低汽车碰撞后的损失。但如果简单的在汽车的四周设置气囊,在汽车某一部位遭受碰撞时,设置车内和车外的气囊都会展开,例如在最为频繁的追尾事故中,如果车身两侧的气囊展开,可能会误伤到周围的行人,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所有气囊都展开,还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现有的气囊只有一种展开等级,在汽车较慢速度发生碰撞时,气囊展开速度过快且展开量过大,很容易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损伤;此外,现有的汽车安全系统只能对汽车及其内部人员进行一道防护,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故障或碰撞事故比较严重时,一道安全系统显然无法为汽车及其内部人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对汽车四周及内部人员提供最佳保护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包括一级安全系统和二级安全系统,所述二级安全系统包括设置在汽车底盘四周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通过液压缸顶杆与设置在汽车底盘内侧液压缸缸体连接,所述液压缸缸体下侧的汽车底盘上安装有液压缸滑道,所述液压缸缸体通过固定机构与液压缸滑道连接,所述液压缸缸体还通过连杆与驾驶员座椅连接,所述驾驶员座椅滑动连接在座椅滑道的上侧;所述一级安全系统包括设置在汽车底盘四周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安装在防撞梁远离汽车底盘一侧的凹槽中,所述安全气囊的信号输入端与气囊控制ECU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气囊控制ECU的信号输入端与车载电脑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车载电脑的信号输入端还电连接有测速模块;所述安全气囊一侧的防撞梁上还安装有雷达传感器,所述雷达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车载电脑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上述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所述液压缸滑道与座椅滑道均采“L”型滑道。
在上述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液压缸缸体下端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面上设有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内设有弹簧、伸缩杆和卡块,所述伸缩杆的上端与柱形槽的顶面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与卡块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伸缩杆的外侧,所述液压缸滑道的底面上设有与卡块匹配的卡槽。
在上述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所述卡块由上自下依次包括上柱形部、圆台形部和下柱形部,下柱形部位于卡槽内,所述液压缸顶杆的前端下侧水平连接有楔形抵杆。
在上述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所述安全气囊采用二级气囊,二级气囊包括固定在凹槽侧壁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由竖直的第一隔板分隔充气袋储存室和气体发生室,所述气袋储存室内设有充气袋,所述气体发生室由竖直的第二隔板分隔成两个相同气体发生腔,两个所述气体发生腔的出气端分别通过一根充气管与充气袋连接,两个所述气体发生室内的点火器分别与气囊控制ECU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6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