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唤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3315.3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茹;陈益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6 | 分类号: | 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570216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整车控制单元 休眠模式 唤醒 使能信号 车辆状态判断 外部充电设备 检测 充电口 停电 发送 车辆充电 充电过程 充电模式 电阻条件 降低功耗 预设电压 电阻 预设 退出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唤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充电口检测单元若在车辆充电过程中检测到外部充电设备停电,则停止向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充电唤醒使能信号,以使整车控制单元控制车辆进入休眠模式;在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后,充电口检测单元若检测到外部充电设备的CP信号的电压值满足预设电压条件且CC电阻值满足预设电阻条件,则向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充电唤醒使能信号;整车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充电唤醒使能信号后,控制车辆退出休眠模式,并根据车辆状态判断是否进入充电模式以进行充电。由此,在不可充电时,车辆会进入休眠模式以降低功耗;在停电后来电时,不需要用户再次操作充电过程即可自动根据车辆状态判断是否开始充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唤醒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无尾气等特点,受到各大厂商及用户的青睐。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用于存储充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并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在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将电动汽车唤醒。一般充电设备中都设置有CC电阻,目前的唤醒方式都只采用CC电阻的切入电气回路或瞬间切入唤醒车辆进行充电。比如,在充电设备接入电动汽车后,电池汽车若检测到该CC电阻即可被唤醒。
上述唤醒方式虽然可以在将充电设备接入电动汽车时将电动汽车唤醒,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若充电过程中充电设备停电,电动汽车会一直处于上电状态,低压系统会一直耗电,直到充电设备来电;或者,电动汽车会下电,进入休眠模式,但是在充电设备来电后,电动汽车无法再自动唤醒开始充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唤醒方法,其能够在不可充电时,使车辆会进入休眠模式以降低功耗;在停电后来电时,不需要用户再次操作充电过程即可自动根据车辆状态判断是否开始充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唤醒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通信连接的充电口检测单元及整车控制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充电口检测单元若在车辆充电过程中检测到外部充电设备停电,则停止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充电唤醒使能信号,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单元控制车辆进入休眠模式;
在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后,所述充电口检测单元若检测到所述外部充电设备的CP信号的电压值满足预设电压条件且CC电阻值满足预设电阻条件,则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充电唤醒使能信号;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充电唤醒使能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辆退出休眠模式,并根据车辆状态判断是否进入充电模式以进行充电。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口检测单元包括通信连接的唤醒子单元及控制子单元,所述唤醒子单元包括电阻检测回路、电压检测回路,所述在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后,所述充电口检测单元若检测到所述外部充电设备的CP信号的电压值满足预设电压条件且CC电阻值满足预设电阻条件,则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充电唤醒使能信号的步骤包括:
在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后,所述电压检测回路若检测到所述CP信号的电压值满足所述预设电压条件,则发送唤醒信号给所述控制子单元;
所述控制子单元通过所述电阻检测回路获得所述CC电阻值,并将所述CC电阻值与所述预设电阻条件进行比对,得到电阻比对结果;
若所述控制子单元接收到所述唤醒信号且所述电阻比对结果为所述CC电阻值满足所述预设电阻条件,所述控制子单元则向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所述充电唤醒使能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唤醒信号且所述电阻比对结果为所述CC电阻值不符合所述预设电阻条件时,若所述控制子单元在预设等待时间内通过所述电阻检测回路检测到CC电阻值变化,所述控制子单元则再次判断变化后的CC电阻值是否满足所述预设电阻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3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