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蜜味精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3205.7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兴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钰芝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22 | 分类号: | A23L27/22;A23L2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蜜 味精 蜂花粉 制备 呈味核苷酸二钠 谷氨酸钠 食用香精 焦糖色 柠檬粉 食用盐 香辛料 小麦粉 姜黄 香料 淀粉 混合固体 混合液 灭菌 混匀 水中 过滤 蒸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蜜味精及其制备方法,该蜂蜜味精由以下原料制成:食用盐,谷氨酸钠,蜂蜜,蜂蜜冻粉,蜂花粉,小麦粉,淀粉,食用香精香料,香辛料,5’‑呈味核苷酸二钠,焦糖色,柠檬粉,姜黄,水。其制备方法是先将食用盐、谷氨酸钠、蜂蜜、蜂蜜冻粉、蜂花粉、小麦粉、淀粉、食用香精香料、香辛料,5’‑呈味核苷酸二钠,焦糖色,柠檬粉,姜黄加入至水中,搅拌、混匀,所得混合液过滤,滤液经蒸发、干燥,最后将得到的混合固体制成颗粒,灭菌,即得。本发明的蜂蜜味精不仅有增鲜作用,而且加入了蜂蜜、蜂蜜冻粉和蜂花粉,还极具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味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蜜味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我国菜品烹制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我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
随着人们对于饮食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饭菜具有更丰富的口味,调味剂就成了增加人们饭菜口味的重要物品。食品中加入一定的调味剂,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感观性,使食品更加可口,而且有些调味剂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调味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咸味剂(主要是食盐)、甜味剂(主要是糖、糖精等)、鲜味剂、酸味剂及辛香剂。味精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剂,仅能用于调味,不能增鲜,也不能增加食物的营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蜜味精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蜂蜜味精,由以下原料制成:食用盐,谷氨酸钠,蜂蜜,蜂蜜冻粉,蜂花粉,小麦粉,淀粉,食用香精香料,香辛料,5’-呈味核苷酸二钠,焦糖色,柠檬粉,姜黄,水。
优选地,所述蜂蜜味精中各原料的用量为:食用盐0.3-0.7%,谷氨酸钠50-70%,蜂蜜4-8%,蜂蜜冻粉4-8%,蜂花粉2-5%,小麦粉2-5%,淀粉2-5%,食用香精香料0.5-2%,香辛料0.5-2%,5’-呈味核苷酸二钠2-5%,焦糖色0.5-2%,柠檬粉0.3-0.7%,姜黄0.5-1.5%,其余为水;所述各原料的用量之和为100%。
优选地,所述蜂蜜味精中各原料的用量为:食用盐0.5%,谷氨酸钠60%,蜂蜜6%,蜂蜜冻粉6%,蜂花粉3%,小麦粉3%,淀粉3%,食用香精香料1%,香辛料1%,5’-呈味核苷酸二钠3%,焦糖色1%,柠檬粉0.5%,姜黄1%,水11%。
上述蜂蜜味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食用盐、谷氨酸钠、蜂蜜、蜂蜜冻粉、蜂花粉、小麦粉、淀粉、食用香精香料、香辛料,5’-呈味核苷酸二钠,焦糖色,柠檬粉,姜黄加入至水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2,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过滤,滤液经蒸发、干燥,得到混合固体;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固体制成颗粒,灭菌,即得。
优选地,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70~75℃。
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紫外线灭菌法灭菌。
本发明的蜂蜜味精是一种复合鲜味剂,是味精的一种,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钠发展而来,鲜度是谷氨酸钠的2倍以上。由于蜂蜜味精中含有鲜味核苷酸作为增鲜剂,具有增鲜作用,纯度低于味精。蜂蜜味精蜂蜜是从百花中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蜂蜜的鲜味,故称蜂蜜味精。可以用于使用味精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羹、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蜂蜜味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钠外,更含有多种氨基酸。它是既能增加人们的食欲,又能提供一定营养的家常调味品。味精产品更加注重鲜味,所以味精含量较高;蜂蜜味精则着重产品来自大自然中的百花自然鲜香,因而蜂蜜冻粉的使用量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钰芝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钰芝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3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