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油浆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41401.0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孟兆会;葛海龙;陈博;姜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油浆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为催化油浆与第一助剂混合,混合处理后进行沉降分离,分离后得到第一物料和残渣;第一物料进入加氢处理单元,在加氢处理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得到的液相流出物进入澄清单元,分离后得到澄清油进一步经固液分离得到净化油浆。所述方法不仅可以高效的脱除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同时液体收率基本不下降,大大提高催化油浆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油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催化油浆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MAPPOL公约对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排放控制区域及燃油硫含量的极限值和实施时间给出了详细规定,2020年1月1日及以后,当船舶在海上一般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不应超过0.5%;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上使用的燃油硫含量不应超过0.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严格执行MAPPOL公约对低硫燃料油的使用要求,全年度低硫燃料油需求量约为300万吨,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因大部分产地的原油硫含量较高,全球能够生产硫含量0.5%甚至0.1%以下燃料油的炼厂几乎没有,低硫燃料油市场缺口大,生产企业对低硫燃料油生产技术需求迫切。
目前,我国拥有150Mt/a以上的催化裂化加工能力,催化裂化油浆产量一般约占催化裂化加工量的6%~8%,催化油浆产量很大,而且催化油浆具有密度大,硫含量高,胶质等重组分含量高等特点,此外催化油浆中还含有大量催化剂粉末,致使催化油浆经济价值比较低,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催化裂化作为低硫燃料油的调和组分使用,则必须对催化油浆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密度、硫含量及固含量,尤其是脱除固含量,因此,油浆脱固成为油浆实现高效利用的关键步骤,也是目前业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催化裂化油浆的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催化裂化油浆掺炼作为延迟焦化原料、掺炼入常减压装置提高蜡油收率、掺炼作为溶剂脱沥青原料、蒸馏分离出沥青组分调和生产道路沥青,利用溶剂分离出富芳组分生产化工产品、直接热裂化生产沥青改质组分。从目前油浆高值化利用途径来看,油浆本身性质特点限制了其高效利用。
专利CN 103789028 A介绍了一种生产针状焦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其生产针状焦的原料为催化裂化油浆,在该专利技术中,先采用过滤技术对催化裂化油浆进行过滤,以除去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其次再采用加氢手段对脱固油浆进行加氢,脱除部分硫及饱和部分芳烃,然后经蒸馏切割获得理想组分,作为生产针状焦的原料。在此技术,过滤手段是较为常用的油浆脱固手段,但是由于催化油浆中催化剂粉末粒径小,同时催化油浆含有一定粘度,催化剂粉末裹挟在催化油浆重组分中,很难通过过滤手段去除,同时过滤过程中催化油浆重组分还很容易被拦截在滤网上,造成过滤效果不佳,同时还会造成重组分的损失。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工艺流程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粉末(固含量)及高粘度的胶质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粉末、不饱和烃等重组分含量高的特性,采用常规过滤脱固方法一方面存在固含量脱除效果差,尤其是小颗粒的催化剂粉末难以去除,会对后续的加氢反应器床层压降或者调和燃料油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催化油浆中不饱和烃等重组分裹挟催化剂粉末过滤时很容易堵塞滤网,造成过滤设备使用周期缩短,同时还会造成液体收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油浆处理方法,与传统的过滤手段相比,所述处理方法从催化油浆中催化剂粉末的存在状态入手,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高效的脱除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同时液体收率基本不下降,大大提高催化油浆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油浆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催化油浆与第一助剂混合,混合处理后进行沉降分离,分离后得到第一物料和残渣;
(2)步骤(1)分离得到的第一物料与氢气进入加氢处理单元,在加氢处理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
(3)步骤(2)得到的液相流出物进入澄清单元,分离后得到澄清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劣质重油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粗四氯化钛除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