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稻叶黑粉病的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5710.7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刚;崔娟;宋永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稻叶 黑粉病 高产 杂交 水稻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稻叶黑粉病的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籼稻抗源母本和常规粳稻父本,并鉴定父本稻叶黑粉菌毒素的耐受浓度C0;(2)父母本杂交;(3)F1代自交,进入分蘖期时,依次喷施浓度为C1、C2、C3的稻叶黑粉菌毒素提取液进行炼苗;(4)‑(6)F2代与父本进行三次回交,且灌浆期喷施C3浓度的所述毒素提取液;(7)BC3F2代自交,且灌浆期喷施C3浓度的所述毒素提取液;(8)BC3F3代自交,且灌浆期喷施C3浓度的所述毒素提取液,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高抗高产阳性纯合单株。本发明育种方法简单、目标性状明确、成效显著,能将稻叶黑粉病抗性基因特定而高效地导入粳稻受体中,稳定性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稻叶黑粉病的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稻叶黑粉病,又叫叶黑肿病,由稻叶黑粉菌引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是危害水稻生长的常见农作物疾病。稻叶黑粉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在沿叶脉的叶片上出现长1-4mm、宽0.2-0.5mm的黑色短条状病斑,稍隆起,病斑周围组织变黄;严重时,叶片上线条状病斑密布,连接成小斑块,使叶片提早枯黄,甚至使叶尖破裂成丝状,降低稻株结实率和谷粒充实度。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栽培管理技术和合理施用化学药剂两方面综合防治稻叶黑粉病,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稻叶黑粉病的传播和蔓延,此外,化学药剂防治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还会加剧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水稻抗稻叶黑粉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防治稻叶黑粉病最经济、最高效、最环保的方式。目前,在抗稻叶黑粉病水稻品种的选育方面尚未有相关文献和专利记载、报道,仍是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的空白。
水稻杂交育种技术是将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杂交,并在杂种后代中选育出优良水稻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分析个体的遗传组成,从而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进行分子育种。
综上所述,结合杂交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出抗稻叶黑粉病的高产杂交水稻对于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稻叶黑粉病的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抗稻叶黑粉病的高产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含有稻叶黑粉病高抗基因且农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籼稻抗源,作为母本,筛选农艺性状优良的常规恢复系粳稻,作为父本,并鉴定其稻叶黑粉菌毒素的耐受浓度C0;
(2)间行种植父、母本,扬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收获F1代杂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5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保持系配合力早代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樱花免套袋杂交授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