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TGB5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辅助诊断、预后评价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9708.9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华;程鹏;郭清;管格非;曹靖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tgb5 基因 胶质 细胞 辅助 诊断 预后 评价 试剂盒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生物医学专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TGB5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辅助诊断、预后评价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描绘了胶质瘤中的ITGB5基因在胶质瘤中的功能作用,并制备成试剂盒,用来评价不良预后及放化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专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TGB5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辅助诊断、预后评价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主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即使采用最大手术切除、放疗和辅助替莫唑胺化学治疗,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只有约10%的GBM患者存活超过5年。近几年,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多,免疫疗法也已成为一种针对实体瘤的新策略,并在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中彻底改变了治疗方法。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nivolumab和ipilimumab已经使一部分患有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能够长期存活,而在以前,这些患者是无法治愈的,中位生存期约为8个月。免疫应答的破坏是GBM的主要特征,尤其是间充质亚型。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可以预防根除GBM细胞并促进肿瘤进展。由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的非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0,IL-6和集落刺激因子1(CSF-1)在上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整合素是异二聚体细胞表面受体,由18个α-亚基和8个β-亚基组成,它们调节癌症中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增殖,粘附,迁移和侵袭;同时参与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参与血管形成等。参与疾病进展的多种整合素及其与癌基因的相关性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有吸引力的靶点。ITGB5仅与ITGαV相关,通过多项研究与多种病理状况有关。ITGB5通过与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2)配合来增强细胞存活,从而抑制外源性细胞凋亡;在多种肿瘤中发现ITGB5参与血管生成。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ITGB5在促进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上皮 - 间质转化(EMT)中的关键作用。而ITGB5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尚不知晓,因此,急需探究胶质瘤中ITGB5的作用并开发标志物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诊疗提供辅助。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整合素相关基因,特别是ITGB5基因,可用来指导患者预后及评价治疗效果。目前,关于用于胶质瘤中ITGB5基因的试剂盒还未见报道。本发明描绘了胶质瘤中的ITGB5基因在胶质瘤中的功能作用,并制备成试剂盒,用来评价不良预后及放化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基于ITGB5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辅助诊断、预后评价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发现ITGB5基因在LGG(低级别胶质瘤)和GBM(胶质瘤母细胞瘤)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LGG组织相比,ITGB5基因在GBM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通过检测ITGB5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可以诊断胶质瘤患者的恶性程度。同时,依据ITGB5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及放化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ITGB5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辅助诊断、预后评价试剂盒,包括扩增ITGB5基因的PCR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为。
正向引物序列为5’-GGAAGTTCGGAAACAGAGGGT-3’。
反向引物序列为5’-CTTTCGCCAGCCAATCTTCTC-3’。
优选的,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扩增管家基因GAPDH的PCR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为。
正向引物序列为5’-GGAGCGAGATCCCTCCAAAAT-3’。
反向引物序列为5’-GGCTGTTGTCATACTTCTCATGG-3’。
所述试剂盒还包括SYBR Green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所述SYBR Green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包括PCR缓冲液、dNTPs、SYBR Green荧光染料、无酶水和荧光定量加样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9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