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的焊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22325.9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8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越峰;袁竹;张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四川佳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00 | 分类号: | B23K1/00;B23K1/20;B23K101/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谢毅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焊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的焊接工艺,涉及管材焊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蒸发段、冷凝段和连接管进行表面处理,将所述蒸发段端部和冷凝段端部分别套入连接管的两端,且使蒸发段和冷凝段内的吸液芯相接触;在氮气保护下,采用钎焊进行焊接,焊接部位为连接管两端分别与蒸发段和连接段配合的部位;对焊接后的部位进行除残渣处理并打磨;对热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并通过抽气孔在真空条件下注入蒸发液并简单封闭抽气孔;在氮气保护下,对抽气孔封闭处进行钎焊封闭;对抽气孔处钎焊进行除残渣并打磨。依本发明工艺焊接热管,不会影响吸液芯的吸液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工艺,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热管的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蒸发液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蒸发液,这种蒸发液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段,另外一端为冷凝段,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蒸发液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蒸发液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目前,热管的焊接主要采用电弧焊,效率较高,但是在进行点弧焊时,局部温度极高,可达到4000℃,容易造成管材局部液化致使液化的管壁和焊条进入吸液芯中,在吸液芯中形成阻隔,同时高温会对吸液芯内部结构造成损坏,影响吸液效果,进而影响热传导效果。采用钎焊局部温度较低,但是钎焊渗透力较强,容易透过焊接口渗入管内,虽不会因高温损坏吸液芯,但是还是会渗入吸液芯降低吸液效果;由于吸液芯的存在,也不适于进行扩口连接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热管的焊接工艺,解决了焊液渗入吸液芯影响吸液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S1、先将蒸发段、冷凝段和连接管进行表面处理,将所述蒸发段端部和冷凝段端部分别套入连接管的两端,且使蒸发段和冷凝段内的吸液芯相接触;
S2、在氮气保护下,采用钎焊进行焊接,焊接部位为连接管两端分别与蒸发段和连接段配合的部位;
S3、对焊接后的部位进行除残渣处理并打磨;
S4、对焊接成型的热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并通过抽气孔在真空条件下注入蒸发液并封闭抽气孔;
S5、在氮气保护下,对抽气孔封闭处进行钎焊封闭;
S6、对抽气孔处钎焊进行除残渣处理并打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连接管将焊接位置从蒸发段与冷凝段的端部转移至接口两侧,以防止焊液渗入吸液芯,影响吸液效果;也可防止焊液在吸液芯与之间形成薄膜连接,影响气体流通,进而影响热管的导热效果;采用二次焊接,将连接处焊接后在抽真空焊接,并用其它方式进行短暂的密封,避免了直接在真空下进行焊接,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热管结构图;
图2为连接管处焊接时截面图;
图3为热管装夹模具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四川佳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四川佳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2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