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氰酸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8580.6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6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郭福贵;郭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福贵 |
主分类号: | C01C3/02 | 分类号: | C01C3/02;C01C3/1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和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5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炉 碳粒 氢氰酸 真空管 炉膛 生产系统 铁水 内胆 安全文明生产 氨气 液体氰化钠 反应气体 工艺操作 铁水液面 液氨气化 有机质 上端 碱吸收 石油焦 微负压 烘干 导出 后液 炉中 气化 熔融 碳层 下端 生产 悬浮 计量 节能 吸收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氰酸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液氨气化后并计量连续通入反应炉;将石油焦烘干以尽量减少有机质和水分后,进行粉碎作为碳粒原料并连续投入反应炉;其中,反应炉为以一定频率提供电能的反应炉,炉中设置熔融铁水;反应炉还设置有小于炉膛的内胆,上端设有连接碳粒与气化后液氨的入口,下端置于铁水液面以上一定的距离;碳粒投加,形成悬浮于铁水之上的碳层,在通入氨气的接触时间内进行反应;反应气体由炉膛与内胆之间的真空管导出,真空管控制在微负压下,进入碱吸收器进行吸收,形成液体氰化钠。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及系统节能低耗环保;成本更低廉;工艺操作稳定,易于控制,有利于安全文明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氰酸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氰化氢(HCN)亦名(无水)氢氰酸,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扩散。氢氰酸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制造尼龙、杀虫剂、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金银铜等的电镀,金银等的采矿业,制药,灭鼠药等。现有生产工业氢氰酸(或氰化物)的方法基本有三类:石油路线,天然气路线和轻油裂解路线。三种路线中,第一、二种方法是基于有大量的能源物质,以消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为基础,且这两种的投资巨大。第三种轻油裂解法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上海吴淞化工厂首创的,其原理是由汽油(C8H18)与工业氨(NH3)经约1450℃的石油焦流化床先裂解而后合成氢氰酸。该法一直沿用至今,几十年不变。其优点是投资少,设备较简单,并摆脱了前面两种方法需要巨大能源材料支持的制约,但其缺点是:生产不易控制,仍需消耗较大量的能源物资,且污染严重。
综上述,现有氢氰酸的生产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①原轻油裂解法中必须使用轻油(或汽油)的问题;
②必须不断加入石油焦作为稳定流化床以致产生污染废渣较多的问题:由于每生产1吨100%NaCN需要200kg~300kg石油焦,且产生约200kg含CN-的焦粉、烟怠等污染废渣(估计国内轻油裂解法年产量约100万吨以上的工厂每年所排放的含CN-废渣达到20~3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
③生产原材料与能源消耗高的问题:由于轻油裂解法是利用石墨电极与流化床的导电产生高温来提供化学反应热源,因此为了保证导电必须要加大气体氨的用量,才能保证一定的气固比。过量的氨气投入,一是造成了原料氨的浪费,二是造成用电量升高,造成能源耗费增高,且废气量大增污染环境,三是浪费了高能耗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氢氰酸生产方法及生产设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的氢氰酸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①将液氨气化后并计量连续通入反应炉;
②将石油焦烘干以尽量减少有机质和水分后,进行粉碎作为碳粒原料并连续投入反应炉;
其中,反应炉为以一定频率提供电能的反应炉,炉中放置铁(Fe)。
反应炉还设置有小于炉膛的内胆,上端设有连接碳粒与气化后液氨的入口,下端置于铁水液面以上一定的距离;
③碳粒投加,形成悬浮于铁水之上的碳层,在通入气氨的接触时间内进行反应;
④反应气体由炉膛与内胆之间的真空管导出,真空管控制在微负压下,进入碱吸收器(或其它设备)进行吸收,形成液体氰化钠。
反应炉中涉及的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液氨为工业级液氨,碳粒无水无有机质,含C量98%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福贵,未经郭福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8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