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7309.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明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6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漏 装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隔层排水系统的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所述地漏芯是在凸台、第一导流管、第一过渡管、出水口、水封隔板、过水通道和U型管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的基础上,在其第一导流管和第一过渡管的接口处增设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U型管的外直径。所述地漏由地漏壳体和上述地漏芯组成,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和地漏壳体主体组成,25mm≥设置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的高度≥12.8mm。因增设了导流管所以提高了地漏芯和地漏的排水速度;又因预设了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所以日后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及它的排水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该地漏芯和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特别适用于安装在隔层排水系统的建筑物中。
背景技术
地漏是接纳并传输地面积水至排水管道系统的装置。
在采用隔层排水系统的建筑物中,从地漏所在的地面到其下面的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的距离一般会在300mm以上,有的甚至会超过600mm。现有技术中的地漏有多种形式。其中,由地漏壳体和地漏芯采用分离结构设计构成的地漏是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1988296 A的发明专利中公布的水封式地漏,具有排水顺畅,密封良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更优的结构。但其还没有充分利用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竖管的内部空间,其排水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通过在地漏芯中设置固定把手以便于取出地漏芯的做法,又会产生把手易挂毛发的问题。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7765.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布的机械式密封地漏,其通过卡台与卡槽相配合锁定地漏芯的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锁定地漏芯进而可以当出现返水时防止地漏芯被顶脱的目的,但长期使用后,在需要取出地漏芯时,会十分困难,而防止返水倒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马桶、浴室柜等各个终端都有这个功能时,才可以实现防止返水倒流的目的。现在市场上只靠水封防臭的马桶依然占统治地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地漏芯及其地漏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其的结构设计提高其排水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提手,提高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出水口密封防臭盖,使其多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专用密封件,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
本发明最后一个目的是通过在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内预设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从而达到日后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不会降低升级地漏芯的排水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
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由凸台、第一导流管、第一过渡管、与第一过渡管竖向并列的出水口、水封隔板、过水通道和U型管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由第一导流管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位于U型管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位于U型管内的水封隔板下面,U型管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U型管的外直径,其地漏芯的长度<128mm。
为了提高地漏芯的排水速度,本发明地漏芯是在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一过渡管的接口处增设了一导流管。
本发明地漏芯的一个设置方案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导流管,其管径与第一导流管的管径相同,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所述地漏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交接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明,未经李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7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