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7309.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明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6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漏 装有 | ||
1.一种地漏芯,它由凸台(21)、第一导流管(22)、第一过渡管(25)、与第一过渡管(25)竖向并列的出水口(26)、水封隔板(27)、过水通道(28)和U型管(29)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21)由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22)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25)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22)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29)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27)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27)位于U型管(29)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28)位于U型管(29)内的水封隔板(27)下面,U型管(29)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U型管(29)的外直径,地漏芯的长度<128mm,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漏芯的第一导流管(22)和第一过渡管(25)的接口处增设了一导流管,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3)的排水横管(32)和排水竖管(31)交接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所述地漏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导流管(23),其管径与第一导流管(22)的管径相同。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凸台(21)处设置一提手(212),设置所述凸台(21)的截面呈台阶型,提手(212)的半径与凸台(21)内的凹槽结构相适应,提手(212)与凸台(21)间折叠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出水口(26)处铰连设置一密封防臭盖(261),防臭盖(261)在排水时可以打开,停止排水时依靠自然重力可以关闭。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的上部和凸台(21)的外周设置一密封件(211),所述密封件(211)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其中,所述地漏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过渡管(24)和第二导流管(23),第二过渡管(24)呈变径圆弧结构,第二导流管(23)呈圆管型,U型管(29)的外直径≤第二导流管(23)的外直径≤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减去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到排水竖管(31)内侧壁的间距,通过对第一过渡管(25)向排水竖管(31)内侧壁的变形设置,使水封隔板(27)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29)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成为与排水竖管(31)的内侧壁的相内切线,设置水封隔板(27)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29)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及其向上延长线在与所述垂面上位移排水竖管(31)的内侧壁到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的间距后所得到的竖线成为与第一过渡管(25)的部分外侧壁、第二导流管(23)的外侧壁、第二过渡管(24)的外侧壁和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的相内切线。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凸台(21)处设置一提手(212),设置所述凸台(21)的截面呈台阶型,提手(212)的半径与凸台(21)内的凹槽结构相适应,提手(212)与凸台(21)间折叠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出水口(26)处铰连设置一密封防臭盖(261),防臭盖(261)在排水时可以打开,停止排水时依靠自然重力可以关闭。
9.按照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地漏芯,其中,在第一导流管(22)的上部和凸台(21)的外周设置一密封件(211),所述密封件(211)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明,未经李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73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