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布线方法、电路布线系统以及集成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07204.7 | 申请日: | 201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3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㨗允;蔡青霖;蔡昆宏;王仁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528 | 分类号: | H01L23/528;H01L27/02;G11C5/02;G11C5/14;G11C11/413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夏青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布线 方法 系统 以及 集成电路 | ||
电路布线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处理器分析关联于集成电路的布局数据,以检测该集成电路中的电源线布线区与对应于该电源线布线区的一对电源输入焊盘;通过该处理器划分该电源线布线区为第一分区以及第二分区,其中该第一分区较该第二分区邻近于该一对电源输入焊盘;通过该处理器在该第一分区中布建耦接至该对电源输入焊盘的多条带状电源线;以及通过该处理器在该第二分区中布建耦接至该对电源输入焊盘的多条网状电源线,其中所述多条网状电源线之间设置有多个去耦合电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规划方法以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布线方法和电路布线系统,以及通过该电路布线方法和电路布线系统制造的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供应电源的稳定性常常足以决定电子电路的操作效能。因此,对于用于传输供应电源相关的电源线常需要特别的考虑,以提高供应电源的稳定性。
在一些设计中,为了消除电源上的噪声,常常全部使用网状电源线来布建整个电源线。然而,若全面采用网状电源线,并无法有效降低电源传输时所产生的直流压差(DCIR-drop)。此外,多数的电路布线方法和系统皆须在电路板上大部分的电子组件的位置决定之后,方进行去耦合电容的布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路布线方法。该电路布线方法包含:通过处理器分析关联于集成电路的布局数据,以检测该集成电路中的电源线布线区与对应于该电源线布线区的一对电源输入焊盘;通过该处理器划分该电源线布线区为第一分区以及第二分区,其中该第一分区较该第二分区邻近于该一对电源输入焊盘;通过该处理器在该第一分区中布建耦接至该对电源输入焊盘的多条带状电源线;以及通过该处理器在该第二分区中布建耦接至该对电源输入焊盘的多条网状电源线,其中该多条网状电源线之间设置有多个去耦合电容。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路布线系统。该电路布线系统包含内存以及处理器。该内存用以存储多个计算机程序码。该处理器用以执行该内存中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程序码,以执行下列步骤:分析关联于集成电路的布局数据,以检测该集成电路中的电源线布线区与对应于该电源线布线区的一对电源输入焊盘;将该电源线布线区划分为第一分区以及第二分区,其中该第一分区较该第二分区邻近于该对电源输入焊盘;在该第一分区中布建连接至该对电源输入焊盘的多条带状电源线;以及在该第二分区中布建连接至该对电源输入焊盘的多条网状电源线,其中该多条网状电源线之间设置有多个去耦合电容。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一种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包含耗能组件、多条网状电源线、多条带状电源线以及至少一去耦合电容。该耗能组件设置于电源线布线区的第一分区。该多条网状电源线设置于该第一分区并耦接至该耗能组件。该多条带状电源线设置于该电源线布线区的第二分区并耦接至至少一对电源输入焊盘与该多条网状电源线。该耗能组件经由该多条网状电源线以及该多条带状电源线耦接至该至少一对电源输入焊盘。该至少一对电源输入焊盘包含电压输入焊盘以及接地焊盘,且该多条网状电源线包含至少一第一电源线与至少一第二电源线,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电源线耦接至该电压输入焊盘,所述该一第二电源线耦接至该接地焊盘。该至少一去耦合电容耦接于该至少一第一电源线与该至少一第二电源线之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成电路,以及用以制造该集成电路的电路布线系统以及电路布线方法,可同时具有低直流压差以及低交流压差的特点,使得其操作于更稳定的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集成电路示意图;
图2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路布线系统示意图;
图3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路布线方法示意图;
图4A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集成电路的布局数据的示意图;
图4B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集成电路的布局数据的示意图;
图4C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集成电路的布局数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7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