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206960.8 申请日: 2018-10-17
公开(公告)号: CN111054431B 公开(公告)日: 2022-08-12
发明(设计)人: 王达锐;杨为民;孙洪敏;金少青;沈震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29/44 分类号: B01J29/44;B01J29/76;B01J29/14;B01J29/80;B01J35/08;B01J37/08;C10G45/6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催化 活性 二氧化硅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解决了现有介孔二氧化硅催化活性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介孔二氧化硅微球骨架中含有分子筛碎片以及两种以上Ⅷ族元素,其水热耐受温度为150~170℃;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小角XRD曲线在1度左右出现衍射峰;广角XRD曲线在5~35度出现归属于分子筛的特征衍射峰;该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制备过程中使用分子筛碱处理的回收液作为硅源和水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作为共同模板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加氢裂解反应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具体地说是利用碱处理回收液制备的一种高催化活性的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背景技术

介孔材料是指孔道尺寸大于2nm的材料,被广泛用作多相催化剂、载体及离子交换剂等,在催化、吸附、分离、药物运输、传感器等诸多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自介孔材料诞生以来一直被作为国际研究热点。其中,SBA-15是一种具有规则二维六方排列孔道结构的介孔材料。赵东元教授首次在1998年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在强酸性水热条件下合成(Science,1998,279,548-552)。作为一种新型介孔材料,SBA-15在多相催化、生物医药以及环境科学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可以在介孔材料SBA-15的孔道内部组装生物大分子,Gallis研究组将脂肪酶装载到SBA-15介孔孔道内部,有效地提高了三丁酸甘油酯的水解速率(Stud.Surf.Sci.Catal.,2000,129,747-755)。

据大量文献及专利报道,制备常规或改性的介孔材料SBA-15一般采用正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Science,1998,279,548-552;Chem.Comm.,2008,36,4288-4290;J.Catal.,2008,253,74-90;Langmuir,2004,20,4885-4891;CN104163433A;CN102838126A;CN101723396A),大量有机硅源的使用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介孔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得到的介孔材料负载单一金属活性中心之后催化性能不佳,不能达到金属与金属之间以及金属与酸之间的协同催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催化活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该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骨架中含有分子筛碎片以及两种以上Ⅷ族元素,催化活性高,在加氢裂解反应中催化性能优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为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的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为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的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高催化活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其骨架中含有分子筛碎片以及两种以上Ⅷ族元素,水热耐受温度为150~170℃;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小角XRD曲线在1度左右出现衍射峰,广角XRD曲线在5~35度出现归属于分子筛的特征衍射峰。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分子筛选自ZSM-5,MCM-22,Beta,Y,MOR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更为优选地,所述分子筛选自ZSM-5和MCM-22,或者ZSM-5和Beta,或者ZSM-5和Y,或者ZSM-5、Beta和Y的混合分子筛。分子筛的混合使用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酸性催化活性中心,并且和Ⅷ族元素提供的金属催化活性中心具有协同作用,在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应用于加氢裂解中提供意料不到的催化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Ⅷ族元素选自铁,钴,钌,铑,铱,铂中的至少两种,更为优选地,所述Ⅷ族元素选自铁和钌两者,或者选自铁、铑和铱三者,或者钴、铱和钌三者的共同使用,金属的混合使用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金属加氢催化活性中心,并且和分子筛提供的酸性催化活性中心具有协同作用,在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应用于加氢裂解反应中提供意料不到的催化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69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